《七月七日立秋》

时间: 2025-01-01 14:34:33

秋色复秋声,人人秋意生。

刚传新爽入,便喜普天晴。

白帝诚知节,黄姑若遣情。

晚来仍渡汉,露重一钩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色复秋声,人人秋意生。
刚传新爽入,便喜普天晴。
白帝诚知节,黄姑若遣情。
晚来仍渡汉,露重一钩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色彩和声音交织在一起,人人心中都萌生了秋意。新鲜的凉爽刚刚传来,大家就高兴地感受到普天的晴朗。白帝(指天气之神)确实知道节气,黄姑(指织女)如果能寄托情意。傍晚时分,依然渡过汉水,露水沉重,月亮像钩子一样明亮。

注释:

  • 秋色:秋天的景色。
  • 秋声:秋天的声响,如风声、虫声等。
  • 新爽:指新鲜的凉爽的气候。
  • 白帝:古代传说中的天气之神。
  • 黄姑:织女的别称,传说中与牛郎相爱的人。
  • 渡汉:渡过汉水,汉水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
  • 露重:指露水多而重,给人清新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乾隆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文化昌盛,他的诗风以典雅、清新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七月七日立秋时节,正值农历的秋季开始。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秋天的来临,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七月七日立秋》是一首富有秋意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天的色彩与声音时,展现了人们对于秋季的期盼与喜悦。诗的开头用“秋色复秋声”来引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天氛围,仿佛听到了秋风瑟瑟、叶子飘落的声音。接着,诗人提到“刚传新爽入”,这不仅说明了凉爽的天气刚到,更引出了人们的欢愉心情。

诗中“白帝诚知节,黄姑若遣情”两句,寓意深远。白帝作为天气之神,象征着自然的规律与节气的变化;而黄姑则暗示了人间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晚来仍渡汉,露重一钩明”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月亮的明亮如钩,给人一种深邃的思考和宇宙的浩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秋天的美丽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色复秋声:描绘秋天的色彩与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浓厚的秋意。
  2. 人人秋意生:每个人都感觉到秋天的到来,心中涌起秋的情愫。
  3. 刚传新爽入:新鲜的凉爽刚刚传来,象征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
  4. 便喜普天晴:人们因天气晴朗而感到快乐,表现了对好天气的向往。
  5. 白帝诚知节:白帝(天气之神)知道节气的变化,强调自然规律。
  6. 黄姑若遣情:黄姑(织女)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人间情感的思考。
  7. 晚来仍渡汉:傍晚时分,依然渡过汉水,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8. 露重一钩明:描绘傍晚露水沉重,月亮如钩,展现出清幽的夜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重一钩明”,将月亮比作钩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白帝诚知节”,将天气之神赋予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来临为主题,抒发了人们在季节变换中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珍惜,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收获的季节。
  • 白帝:代表自然的规律与气候的变化。
  • 黄姑:象征着人间的情感与思念。
  • 汉水: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流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帝”指的是谁? A. 人间的帝王
    B. 天气之神
    C. 季节的变化
    D. 秋天的使者

  2.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晚来仍渡汉,露重一钩明”表现了__的意境。

  3. 判断题:诗中“人人秋意生”表现出人们对秋天的热爱。 (对/错)

答案:

  1. B
  2. 秋天宁静而清新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勃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七月七日立秋》与王勃的《登高》相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秋天的感受,但《七月七日立秋》更侧重于秋天带来的欢愉与希望,而《登高》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