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

时间: 2025-01-06 11:47:28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屈原塔
作者: 苏轼 〔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人们仍然为屈原的悲剧而哀痛,千百年来他的情感未曾消减。他的灵魂飘荡在何处,年长的人们只能无奈地哽咽。直到今天,在沧江之上,人们投饭以救助他的饥渴之感。屈原的遗风已经化作竞渡的传统,而哀号声仿佛让楚山都为之震裂。屈原作为古代的壮士,在生命尽头时意志坚定,生死不屈。世俗的人怎能理解这种情怀,心中难以割舍。南宾本属于楚国,山上有他的遗塔,或许是信奉佛教的人所立,为了避免他的灵魂沉沦。虽然这一切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这种情感却是极为真切。古人都是要死的,何必较真于生死的考量。名声是无穷无尽的,而富贵不过是短暂的热闹。大夫们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坚守着他们的节操。

注释

  • 屈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以《离骚》闻名,因政治失意而投江自尽。
  • 沧江:指长江,这里用以象征屈原投江的地方。
  • 遗塔:指为屈原所立的纪念塔。
  • 奉佛人:信奉佛教的人,暗示对屈原的追思和纪念。
  • 持死节:指坚守自己的节操与信念,宁死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诗思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处于人生的低谷,因而对屈原的悲剧有着更深的共鸣。屈原作为忠臣和文化象征,在古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苏轼通过对屈原的追思,反映出自己对理想与死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屈原塔》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哲思的作品,苏轼通过对屈原的追悼,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诗中既有对屈原一生的悲切追忆,又有对死亡和名声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提到“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显示了屈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屈原的灵魂漂泊状态,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诗中提到“投饭救饥渴”,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尊重。这种情感在后文中得到了升华,苏轼探讨了名声与财富的虚幻,强调了“古人谁不死”的哲理,表现了他对生死的淡然态度。最后,诗人提到“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更是呼应了屈原的忠诚与坚守,展现了对节义的崇高追求。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是对屈原的追思,也是对生命和理想的深刻反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楚国人民对屈原的悲痛之情,历经千年仍未消减。
  2.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屈原的灵魂漂泊无定,年长者为之哽咽,表达对屈原的无尽思念。
  3.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直至今日,人们在沧江投饭以祭屈原,传承对他的怀念。
  4.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的精神已化为竞渡的遗风,哀号声震裂楚山,表现出英雄的影响力。
  5.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屈原作为古代的壮士,其死志坚定,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
  6.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世俗的人怎能理解这种情感,心中难以割舍。
  7.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南宾地区曾属楚国,上有屈原的遗塔,象征对他的追思。
  8.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或许是为了避免屈原灵魂的沉沦,信奉佛教的人所立的塔。
  9.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虽然缺乏确凿证据,但这种情感却是非常真切的。
  10.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古人最终都要死,何必在生死上斤斤计较。
  11.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名声是无尽的,而富贵不过是短暂的热闹。
  12.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因此,大夫们明白这个道理,坚守自己的节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老空哽咽”与“精魂飘何处”,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屈原的灵魂比作漂泊的游子,表达其无处归属的悲凉。
  • 拟人:将“哀叫”赋予山体,使得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追忆屈原,探讨生死与名声的哲理,传达对节操和理想的坚守。它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崇敬与哀思,同时也反思了人世间对名利的追逐,强调了精神的永恒与物质的短暂。

意象分析

  • 屈原:象征着忠诚与理想,悲剧的英雄。
  • 沧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记忆的延续。
  • 遗塔: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与追思。
  • 竞渡:象征着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原是哪个国家的人? a) 魏
    b) 楚
    c) 赵
    d) 汉

  2. 苏轼在诗中提到屈原的灵魂飘荡在哪里? a) 天空
    b) 沧江
    c) 楚山
    d) 乡间

  3. 诗中提到的“投饭救饥渴”是为了什么? a) 祭祀屈原
    b) 吃饭
    c) 送饭给他人
    d) 纪念屈原

  4. 诗中提到“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贵
    b) 坚守理想与节操
    c) 追求名声
    d)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1. b) 楚
  2. b) 沧江
  3. a) 祭祀屈原
  4. b) 坚守理想与节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词,体现了豪放与壮志。

诗词对比

  • 屈原 vs 苏轼:两位杰出的人物,屈原以悲剧英雄著称,苏轼则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二者在各自的时代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屈原传》
  • 《苏轼评传》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与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屈原塔》的情感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关诗句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下一句是什么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上一句是什么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下一句是什么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上一句是什么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下一句是什么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上一句是什么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下一句是什么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上一句是什么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下一句是什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上一句是什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下一句是什么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上一句是什么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下一句是什么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上一句是什么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下一句是什么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上一句是什么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下一句是什么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上一句是什么

楚人悲屈原,下一句是什么

千载意未歇。上一句是什么

千载意未歇。下一句是什么

精魂飘何处,上一句是什么

精魂飘何处,下一句是什么

父老空哽咽。上一句是什么

父老空哽咽。下一句是什么

至今沧江上,上一句是什么

至今沧江上,下一句是什么

投饭救饥渴。上一句是什么

投饭救饥渴。下一句是什么

遗风成竞渡,上一句是什么

遗风成竞渡,下一句是什么

哀叫楚山裂。上一句是什么

哀叫楚山裂。下一句是什么

屈原古壮士,上一句是什么

屈原古壮士,下一句是什么

就死意甚烈。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