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时间: 2025-01-14 06:3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従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
左右曰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未尝出少智虑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饮食的思考与社会习俗的讽刺。诗人提到,自己每五天才能见到一顿猪肉,每十天才能吃到一次鸡粥,而当地人每天都吃芋头,偶尔还会吃一些奇怪的食物。诗中还提到,自己在京城已经厌烦了肥腻的饮食,反而渴望简单的米饭。最后,诗人通过一则俗谚反映出对饮食的无奈和对美味的渴望,描绘了一幅饮食文化的图景。
注释
- 瘦:这里指的是诗人对自己饮食状况的感叹。
- 花猪肉:指的是一种较为美味的猪肉。
- 黄鸡粥:指用鸡肉熬制的粥。
- 署芋:当地人日常食用的食物,可能是指一种根茎类的植物。
- 薰鼠烧蝙蝠:指的是一些奇特的地方食物,用以表现当地饮食的奇异。
- 京国:指的是北方的京城,象征着繁华但饮食单一。
- 将军:隐喻某种身份的人,表现出对饮食的无奈和调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广泛涉猎,风格自由奔放,情感真挚,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儋州期间,诗人面对生活的艰难与饮食的不便,生发出对饮食文化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饮食习俗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饮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苏轼在儋州的生活困境。诗人用幽默的口吻,描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以及他自己的饮食体验,表现出一种对美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诗人不仅揭示了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诗中涉及的各种食物,既有美味的猪肉和鸡粥,也有奇特的薰鼠和烧蝙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简单饮食的向往。
此外,诗中提到的俗谚“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以诙谐的方式反映出人们对饮食的依赖与困扰,揭示了人性中对美食的追求与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日一见花猪肉:每五天才能吃到美味的猪肉,表现出饮食的稀缺。
- 十日一遇黄鸡粥:每十天才有黄鸡粥,进一步强调饮食的单一和贫乏。
- 土人顿顿食署芋:当地人每天吃芋头,表现出他们饮食的主流。
- 荐以薰鼠烧蝙蝠:说明当地饮食文化的独特与奇异。
- 旧闻蜜唧尝呕吐:提到一种地方习俗,表现出饮食的奇怪与不适。
- 十年京国厌肥羜:在京城生活多年,厌倦了肥腻的饮食。
- 日日烝花压红玉:形象地描绘了繁重的饮食负担。
- 随来此腹负将军:隐喻着饮食的重负与责任。
- 人言天下无正味:表达了对美味的失望与对生活的感慨。
-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食物与生活困境相联系,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有多个对仗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饮食稀缺的描写,突出生活的困窘。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饮食文化的思考、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饮食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奈与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猪肉、鸡粥:象征美好与富足的饮食。
- 芋头、薰鼠、蝙蝠:代表地方饮食文化的独特与奇异。
- 将军:隐喻社会身份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美食有哪些? A. 猪肉
B. 鸡粥
C. 薰鼠
D. 以上皆是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俗谚是“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__”。
-
判断题:诗中对饮食的描写主要是积极向上的。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 D
- 负将军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美食的渴望,但更侧重于饮酒的豪情。
- 杜甫的《春夜喜雨》:则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代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