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1:42:35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捲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捲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白话文翻译:

游人从三峡出发,来到楚地,眼前尽是平坦的田野。北方的客商跟随着南方的商贾,吴地的船只与蜀地的船只在水面上交错。江水侵蚀着平坦的土地,风卷起白色的沙粒旋转飞舞。如果想要询问兴亡的道理,古老的城池依然坚固无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游人:游客,游览的人。
  • 三峡:长江中的著名峡谷,风景秀丽。
  • 楚地:指的是楚国的地盘,即现在的湖北地区。
  • 北客:北方的客人。
  • 南贾:南方的商贾。
  • 吴樯:吴地的船只,樯是船的桅杆。
  • 蜀船:指的是来自蜀地的船只。
  • 江侵:江水侵蚀。
  • 平野:平坦的田野。
  • 重城:指的是坚固的城池。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三峡、楚地、吴樯、蜀船等地名,都是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商贸往来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广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荆州十首》是苏轼在荆州时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他对历史兴亡、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写于他被贬至荆州期间,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人的视角描绘了从三峡到楚地的自然风光和商贸活动,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开头两句“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游人从险峻的峡谷走向开阔的平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显示了自然的壮美,又暗示了历史的变迁。接下来的“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展现了商贸的繁荣和南北文化的交融,体现了江河作为交通纽带的重要性。

“江侵平野断,风捲白沙旋”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了江水的侵蚀和风的力量,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变化的不可逆转。最后一句“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以哲理的高度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兴亡变迁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问,重城的坚固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人们对过去的铭记。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深刻的思想者和敏感的诗人的独特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人出三峡:描写了游人从险峻的三峡走出,象征着对美景的向往。
  2. 楚地尽平川:楚地的广袤平原展现了自然的开阔与丰饶。
  3. 北客随南贾:北方的游人和南方的商人一起,表现了经济的交流与文化的碰撞。
  4. 吴樯间蜀船:吴地的船与蜀地的船交错,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
  5. 江侵平野断:江水侵蚀平坦的土地,引发了对自然力量的思考。
  6. 风捲白沙旋:生动描绘了风卷起沙尘的场景,增强了诗的动感。
  7. 欲问兴亡意: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与探寻。
  8. 重城自古坚:古老的城池历经沧桑依然屹立,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的“游人”、“三峡”与“楚地”、“平川”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江水的侵蚀比喻为历史的变迁。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兴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类命运与历史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峡:象征险峻与雄伟。
  • 楚地:代表着丰饶与历史的厚重。
  • 北客、南贾:象征文化与经济的交流。
  • 江水、白沙: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重城:象征历史的延续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观是哪个? A. 黄河
    B. 三峡
    C. 渭河

  2. 诗中“北客随南贾”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游客和南方的商贾
    B. 南方的游客和北方的商贾
    C. 只有商贾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历史的变迁? A. 江水、重城
    B. 只提到重城
    C. 只提到江水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但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商业文化的交流,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荆州十首 其一》的内容、背景和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