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路 赋得“手倦抛书午梦长”,效柳耆卿体,并次其韵》
时间: 2025-01-17 09:1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待在这里的人们在漫长的白昼中感到疲惫,诗书被随意抛弃。掩上纱帘,隐匿于南窗前,思绪随着水波漂流,香气渐远。莲花滴水,时而发出轻响,梦中游荡,感受着柳树和花朵的温暖。曾经习惯的景象,如今已不再。旧路通向桃源,曾经的人们早已散去。眺望碧溪流淌,梦中美好醒来时却难以睁开疲惫的双眼。细细思量,心中又涌起无尽的愁绪。人们都在何处,高风亮节的衣裳与水佩已不再,只剩下绿阴下的幽静馆舍。无端的鸟鸣将我惊醒,过往的记忆又从何而来?
注释:
- 未天晚:指黄昏时分,天色已晚。
- 耐困人昼永:长时间的白昼让人倍感疲惫。
- 掩纱厨:掩上纱窗。
- 神逐水沉香远:思绪随着水波和香气漂远。
- 莲漏丁丁:莲叶上水滴声响,象征宁静的氛围。
- 桃源: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 碧溪流水:形象地描绘出流淌的溪水,给人以清新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多带有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其诗作常蕴含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创作背景:
《阳台路》创作于清代,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心情,反映了在繁忙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阳台路》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黄昏的宁静与心灵的烦躁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以“未天晚”引入,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紧接着用“耐困人昼永”表达出对漫长白昼的疲惫感,仿佛在提醒读者一场梦的结束。随着描写的展开,掩纱窗、莲漏声等细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但内心的忧愁却如影随形,尤其在面对“怅望碧溪流水”的时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愈加明显。
诗中的“旧路儿桃源”则引人联想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但现实中的散落与失去让人难以释怀。诗的结尾用“无端鸟语惊回”来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天晚:引入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耐困人昼永:表达了长时间的白昼给人带来的疲惫感。
- 诗书抛乱:暗示了生活的繁忙,导致诗书被忽视。
- 掩纱厨隐几南窗:营造出一种隐秘和安静的氛围。
- 神逐水沉香远:思绪随香气漂流,体现内心的恍惚。
- 莲漏丁丁:细腻的描写,象征着宁静与思绪。
- 一枕梦游:进入梦境的状态,表达一种逃避现实的欲望。
- 柳憨花暖:自然的温暖与柔和,形成对比。
- 曾经惯:提及过往的习惯,暗示记忆的留存。
- 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对理想生活的追忆与现实的相悖。
- 怅望碧溪流水: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好梦醒难抬倦眼:梦醒时分的疲惫感。
- 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思念无尽,忧愁弥漫。
- 人何在风裳水佩: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 剩有绿阴幽馆:唯有宁静的环境,反衬孤独。
- 无端鸟语惊回:鸟鸣惊醒,回归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黄昏的到来,增强紧迫感。
- 拟人:通过“神逐水沉香远”赋予非生物的情感,营造氛围。
- 对仗:如“风裳水佩”,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莲花、溪水、鸟鸣等意象,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黄昏时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中蕴含的孤独和思念,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引人深思。
意象分析: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莲花:代表纯洁与宁静,也暗示生活中的美好。
- 碧溪流水: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迁,带有对理想的追求。
- 鸟鸣:引发对过去的回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代什么? A. 理想的生活境界
B. 一种花卉
C. 水的流动
D. 诗书的内容 -
“怅望碧溪流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迷茫
C. 怀念与失落
D. 愤怒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 A. 碧溪
B. 鸟鸣
C. 绿阴幽馆
D. 以上都是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与孤独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内心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阳台路》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阳台路》更侧重于内心的忧愁与思念,而《春江花月夜》则更为抒情与浪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