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10:12: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五首 其一
作者:蒋敦复 〔清代〕
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故山丛桂谁留。
赁庑依然,婿乡小隐风流。
菱花倩描冷黛,上眉痕总带些愁。
愁细问怕玉梅开矣,犹滞归舟。
莫更牛衣中夜,笑十年英梦,都付悠悠。
天际蘋鸿,而今也学莲鸥。
瑶琴听伊弹罢,醉金尊我拂吴钩。
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天气中倚靠在竹子旁,思念故乡的景象。虽然身处庙宇,依然可以感受到乡音的细腻与温柔。眼前的菱花亵渎了她的眉头,愁绪纷飞。她担心梅花开放后,自己却无法归去。夜深人静,牛衣寒舍中,往日的英梦已经化为泡影。天边的鸿雁如今也开始学习莲鸥的自由自在。听着瑶琴的曲子,醉意朦胧中我用吴钩轻拂。共赏这五湖烟水,正是高秋的绝美时刻。
注释
- 牵萝:牵引藤萝,形容思念或依恋。
- 倚竹:靠在竹子上,表现孤独与寂寞。
- 故山:故乡的山,指对故乡的思念。
- 菱花:菱角的花,象征水中的美丽与柔情。
- 玉梅:梅花,常用以象征高洁和坚韧。
- 牛衣:指寒微的居所,象征贫困或清苦生活。
- 瑶琴:一种古琴,象征高雅与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声声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牵萝人瘦”点出人物的孤寂与思念,结合寒冷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提到“故山丛桂”,不仅是对故乡美景的怀念,也透露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寻。菱花的描写则象征着内心愁苦,眉间的愁痕更是情感的具体化。全诗情感层层递进,最后在“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的意象中,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心灵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揭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 “故山丛桂谁留”表现出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怀念。
- “菱花倩描冷黛”描绘了内心的愁苦与美丽的外表形成对比。
- “愁细问怕玉梅开矣,犹滞归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归家的渴望。
- “莫更牛衣中夜”是一种对生活困境的叹息。
- “笑十年英梦,都付悠悠”表明对往昔梦想的无奈与放下。
- “天际蘋鸿,而今也学莲鸥”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
- “瑶琴听伊弹罢,醉金尊我拂吴钩”描绘了醉意之中对音乐的陶醉。
- “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则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牵萝人瘦”将思念化为具体形象。
- 拟人:“瑶琴听伊弹罢”使音乐具有生命力。
- 对仗:“牛衣中夜,十年英梦”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展开,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萝:象征依恋与思念。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菱花:象征美丽与愁苦。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牛衣:象征贫困与清苦生活。
- 瑶琴:象征高雅与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山丛桂”指代的是: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梦想 -
“牛衣”在诗中象征着: A. 富裕
B. 清贫
C. 自由 -
诗中提到的“瑶琴”象征什么? A. 爱情
B. 高雅与艺术
C. 乡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蒋敦复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清照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怀,而蒋敦复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生活境遇的反思。两者在用词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词汇解读》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