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 其二 再和午诒一百年前白荷花瓣》
时间: 2025-01-04 11:59:0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玲珑四犯 其二 再和午诒一百年前白荷花瓣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榜眼莲花,早历尽中书,廿四番考。
太素光阴,三万六千过了。
曾见五世鸳鸯,一辈辈白头双笑。
记一年一阕菱歌,红豆金箱不少。
那回偷采芳龄小。
叹莲娃生子都老。
藏身粉指青编里,也抵中山一觉。
依旧浅水蓬莱,想玉面皱纹羞照。
忆折梅同下西洲,犹是玉台初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榜眼莲花”,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二的状元,曾经经历过二十四次的考验。时光飞逝,已经过去了三万六千天。曾经见过五代的鸳鸯,代代相传,白头偕老。记得每年唱的菱歌,红豆与金箱的回忆依然不少。那时候我偷摘过年轻的花朵。感叹莲花姑娘也都变老了。藏身于粉指青编的花瓣里,也算是经历了一场梦境。依旧在浅水的蓬莱,想起那玉面皱纹羞于照见的情景。回忆起当初与梅花同游西洲,仍然是玉台的初稿。
注释:
- 榜眼: 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二的人。
- 莲花: 这里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廿四番考: 指经历了二十四次考验,暗喻时间的流逝。
- 五世鸳鸯: 指代代相传的爱情。
- 菱歌: 可能指与菱角有关的民谣。
- 莲娃: 指莲花或与莲花相关的人物,象征青春。
- 中山一觉: 指在中山的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借用典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融入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流逝与青春消逝的主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邃的思索。诗中通过“榜眼莲花”引入,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理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想似乎都被磨灭了。五代鸳鸯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爱情的长久与美好,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偷采芳龄小”的描绘,流露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惋惜,仿佛在暗示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风格清丽,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榜眼莲花,早历尽中书,廿四番考: 诗人自谦,提到自己曾经名列前茅,经历过多次考验。
- 太素光阴,三万六千过了: 形容岁月如梭,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万多天。
- 曾见五世鸳鸯,一辈辈白头双笑: 讲述长久的爱情故事,代代相传。
- 记一年一阕菱歌,红豆金箱不少: 记忆中的美好,一年又一年珍藏在心。
- 那回偷采芳龄小: 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曾经偷摘过。
- 叹莲娃生子都老: 对青春的叹息,莲花的象征也代指年轻的女子。
- 藏身粉指青编里,也抵中山一觉: 诗人借用意象,表达一种梦境般的感觉。
- 依旧浅水蓬莱,想玉面皱纹羞照: 在理想的地方,回忆青春的美好。
- 忆折梅同下西洲,犹是玉台初稿: 追忆与梅花的美好时光,仍然是初见的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莲花”与“鸳鸯”等意象,比喻爱情与青春的美好。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时间流逝为背景,探讨了青春与爱情的脆弱与珍贵,表达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 象征纯洁、美丽与青春。
- 鸳鸯: 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
- 菱歌: 代表着乡愁与美好回忆。
- 玉台: 象征理想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榜眼莲花”是指什么?
- A. 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二的人
- B. 一种花
- C. 诗人的别名
-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莲娃”象征什么?
- A. 年轻美丽的女子
- B. 一种植物
- C. 老年人
-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樊增祥的《玲珑四犯》更偏向于对青春与爱情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