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时间: 2025-01-17 09:49:47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

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

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

黄蜂花上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张先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的琵琶女子的美丽与娇羞。她不需要浓妆艳抹,素雅的花枝就足以吸引眼球。春天正是她的季节,她的娇美更胜华丽的衣服。轻薄的罗裙如同红雾般轻盈,手中的琵琶犹如金凤般精致。她微微低下的眉头流露出一丝倦意,啄木鸟的细声轻声而迟缓,黄蜂在花间飞舞,增添了春日的气息。

注释:

  • 朱粉:指红色的脸谱,古时女子化妆用的颜料。
  • 娇妙:形容女子美丽而娇嫩的样子。
  • 轻罗:轻薄的罗衣,古代常用的轻盈面料。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于古代音乐表演。
  • 倦眉:疲倦的眉毛,形容神情略显疲惫。
  • 啄木:啄木鸟,常用来比喻细致入微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中“琵琶”作为乐器,象征着女子的才情与艺术修养,古代女子多以音乐才艺为傲,也常被视为温文尔雅的象征。诗中提到的“金画凤”形容琵琶的美丽,古代有“凤”常用来比喻才女或美人的说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先(生卒年不详),字子野,号孤雲,宋代词人,擅长描写女性的美丽与柔情,作品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此诗是张先在春天的一个场景中,赠予一位年仅十二的琵琶女子,表达了他对年轻女子美丽与才艺的赞赏。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里一位年轻琵琶女子的形象。诗人用“朱粉不须施”开篇,表现了女子的自然美,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便足以倾倒众生。接着通过“娇妙近胜衣”进一步突出她的美丽,强调了自然与纯真的美好。轻薄的衣物和如红雾般的轻盈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年轻女子的灵动和柔美。通过琵琶这个意象,诗人不仅展示了她的才艺,也提升了她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最后的“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则描绘了春天的生动气息,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和活力,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女子自然美,不需要化妆,花枝的美丽足以衬托她。
    • “春偏好”:春天是她最美的时节。
    • “娇妙近胜衣”:她的美丽甚至胜过华丽的衣服。
    • “轻罗红雾垂”:轻薄如雾的红色罗衣,增添了她的妩媚。
    • “琵琶金画凤”:琵琶如同金色的凤凰,体现出她的才华与高雅。
    • “双条重”:指她的双眉略显沉重,流露出一丝倦意。
    • “啄木细声迟”:啄木鸟的声音轻缓,象征着安静的春日。
    • “黄蜂花上飞”:黄蜂在花间飞舞,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画凤”比喻琵琶,强调其美丽与精致。
    • 拟人:啄木鸟的声音被描绘得细腻而迟缓,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琵琶女子的自然美与才艺,表现了诗人对青春与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朱粉:代表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琵琶:象征着才华与艺术。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黄蜂:象征着自然的生动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年轻女子的自然美与才艺
    C. 自然景观
    D. 爱情故事

  2. “朱粉不须施”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女子需要浓妆
    B. 女子自然美丽
    C. 只在春天化妆
    D. 女子不喜欢化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菩萨蛮》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先的这首《醉垂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二位诗人对女性美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感悟。张先的诗更侧重于自然与青春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在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张先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