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渭州作·仙吕调)》
时间: 2025-01-17 09:33: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桃源(渭州作·仙吕调)
双花连袂近香猊。
歌随镂板齐。
分明珠索漱烟溪。
凝云定不飞。
唇破点,齿编犀。
春莺莫乱啼。
阳关更在碧峰西。
相看翠黛低。
白话文翻译:
醉桃源(渭州作·仙吕调)
两朵花儿挨在一起,香气扑鼻,
歌声随着雕刻的乐器一起响起。
清澈的溪水像明珠般闪耀,
轻雾缭绕,仿佛要凝固不动。
嘴唇破碎,牙齿如同犀牛角般坚硬,
春莺不要乱叫,
阳关的方向正好在碧绿的山峰西边。
彼此相视,眉宇间尽显低沉。
注释:
- 双花连袂:形容两朵花一起盛开,象征美好事物的相伴。
- 香猊:香气扑鼻的地方,可能指代盛开的花朵。
- 镂板:雕刻的乐器,暗示音乐的优美。
- 漱烟溪:清澈的溪水,水面如同明珠般闪烁,给人以清新之感。
- 凝云:云雾弥漫,似乎要凝固在那儿,不再移动。
- 唇破点,齿编犀:形容人的嘴唇和牙齿,可能暗指美人的容貌。
- 春莺莫乱啼:春天的黄莺不要扰乱这美好的情境。
- 阳关:唐代著名的地名,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子容,号惭愧道人,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清新自然、婉约动人而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醉桃源》创作于渭州,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先借助花鸟、溪水等意象,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醉桃源》在音韵上流畅优美,采用了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境界。开篇的“双花连袂”便引人入胜,花的美丽和香气立刻勾勒出一幅春日的画面。接着,诗人以“歌随镂板齐”描绘了音乐的陪伴,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通过“漱烟溪”表达出的清澈与宁静,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意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春莺的劝诫,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最后“阳关更在碧峰西”,不仅是对离别的隐喻,也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花连袂近香猊”:描绘两朵花在一起的场景,暗示美好的陪伴。
- “歌随镂板齐”:音乐伴随花香,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分明珠索漱烟溪”:清澈的溪水仿佛明珠般闪耀,意象清新。
- “凝云定不飞”:描绘了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唇破点,齿编犀”: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美丽。
- “春莺莫乱啼”: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不希望外界的干扰。
- “阳关更在碧峰西”:用地名作为离别的象征,蕴含深意。
- “相看翠黛低”:相视而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漱烟溪”比喻溪水的清澈。
- 拟人:春莺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感知。
- 对仗:如“唇破点,齿编犀”,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丽与爱情。
- 溪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春莺: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 阳关:象征离别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琵琶
- B. 瓦片
- C. 镂板
- D. 笛子
-
“凝云定不飞”中的“凝云”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花
- B. 静止的云雾
- C. 突然的风
- D. 远方的山
-
诗中提及的“阳关”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友谊
- C. 喜悦
- D. 繁华
答案:
- C. 镂板
- B. 静止的云雾
- A.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张先 vs. 李清照:两者皆描绘自然与人情,张先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婉约与细腻。
- 张先 vs. 苏轼:苏轼的作品往往融入历史与哲思,而张先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不同的诗词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人张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