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
时间: 2025-01-16 22:2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
何人双赠水精瓶,梅花数枝瓶底生。瘦枝尚带折痕在,隔瓶照见透骨明。大枝开尽花如雪,小枝未开更清绝。争从瓶口迸出来,其柰堪看不堪掇。人言水精初出万壑时,欲凝未凝如冻脂。上有江海花正盛,吹折数枝堕寒镜。玉工割取到人问,琢出瓶子和梅看。至今犹有未疑处,瓶里水珠走来去。只愁窗外春日红,瓶子化作亡是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得到了两只精美的瓷瓶,瓶中插着几枝梅花。梅花的枝条虽然瘦弱,却在瓶底生长,有些折痕显现出曾经的脆弱。大枝上的花已经开尽,像雪一样洁白,而小枝上的花尚未开放,更显得清新绝丽。梅花争先恐后地想从瓶口冒出来,但又让人难以忍手去摘。有人说水晶瓶的美丽就像山谷中的清泉,欲凝未凝,宛如冻脂。窗外的江海上,梅花正在盛开,寒风吹落了几枝梅花,砸在了寒冷的镜面上。那些工匠都在询问,这样的瓷瓶和梅花是如何雕琢而成的。至今我仍怀疑,瓶中流动的水珠是如何来去自如的。只担心春日来临,窗外的红花会将这美丽的瓶子化为乌有。
注释
- 水精瓶:指用水晶制作的瓶子,形状精美。
- 折痕:指梅花枝条因风寒折断的痕迹。
- 透骨明:形容梅花的清透与明亮。
- 江海:指大江大海,暗喻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繁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后的南宋时期,诗人以梅花作为象征,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在寒冷的冬季,梅花傲然绽放,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与思考。梅花的洁白与坚韧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诗人在描写梅花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意象。尤其是“水精瓶”与“梅花”的结合,不仅突显了梅花的美丽,也体现了瓶子的精致。诗中通过“雪寒一夜,二瓶冻裂”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界的严酷与生机的对比。
另外,诗人在最后提到“只愁窗外春日红”,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的歌颂,也蕴含了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人双赠水精瓶,梅花数枝瓶底生。
- 诗人开篇提到有人送来两只水晶瓶,瓶中插着几枝梅花,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
-
瘦枝尚带折痕在,隔瓶照见透骨明。
- 描述梅花的枝条瘦弱,显示了经历风霜的痕迹,透过瓶身可以看到梅花的清秀。
-
大枝开尽花如雪,小枝未开更清绝。
- 大枝上的花盛开如雪,而小枝尚未盛开,更显得清新绝丽,形成鲜明对比。
-
争从瓶口迸出来,其柰堪看不堪掇。
- 梅花似乎想要从瓶口冒出来,表现出生命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
-
人言水精初出万壑时,欲凝未凝如冻脂。
- 形容水晶瓶的美丽,像山谷中的水流,欲凝未凝,显示出自然的灵动。
-
上有江海花正盛,吹折数枝堕寒镜。
- 描绘窗外的江海与盛开的花,寒风吹落了几枝梅花,意象丰富。
-
玉工割取到人问,琢出瓶子和梅看。
- 提到工匠雕琢的艺术,强调了梅花与瓶子的完美结合。
-
至今犹有未疑处,瓶里水珠走来去。
- 诗人对瓶中水珠的神秘感到疑惑,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
只愁窗外春日红,瓶子化作亡是公。
- 最后表达了对春日来临后美好事物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晶瓶比作自然中的美景,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梅花“争从瓶口迸出来”,赋予了梅花生命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用词和句式整齐,形成优美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与水晶瓶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生命的坚强与美丽。
- 水晶瓶:象征精致与美好,显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
- 春日: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但也暗示着事物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水精瓶”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美丽与精致
C. 财富
D. 自然 -
诗中“窗外春日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春天的美丽
B. 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D. 梅花的盛开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表达了冬季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王安石:两位诗人都以梅花为题材,但杨万里更注重描绘梅花的细致与婉约,而王安石则侧重表达梅花的坚韧与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流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