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时间: 2024-09-19 22:11:5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板桥再葺岸头横,
茅屋新添树外明。
山势追回一溪水,
波光飞到万花亭。
沉烟久冷炉犹馥,
帘子闲垂脚自平。
坐看千林总黄落,
只余兰蕙向人青。
白话文翻译:
在岸头新修的板桥横跨水面,
茅屋旁新添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山的轮廓将一溪水收回,
波光流转,飞舞到万花亭前。
沉寂的烟雾仍在,炉火却早已冷却,
帘子随意垂落,脚边自有一片平静。
坐在这里看四周千林万木全都黄落,
只有兰花和蕙草依然向人展现青翠的姿态。
注释:
- 再葺:重新修缮。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山势:山的形状与轮廓。
- 沉烟:冷却的烟雾,代表着炉火已熄。
- 兰蕙:兰花和蕙草,代表高洁和优雅的植物。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诗风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他在隐居生活中,受友人访谈的启发,写下了这首颂扬田园生活美好的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开头两句以“板桥”“茅屋”引入,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山势”“溪水”“波光”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动,充满了诗意与灵动。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尤其是“坐看千林总黄落”一句,表现了对秋冬交替时节的思考,而“兰蕙向人青”则暗示了即使在生命的流逝中,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板桥再葺岸头横:描写新修的桥梁横跨水面,突显环境的变化。
- 茅屋新添树外明:新添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山势追回一溪水:山的轮廓将溪水收回,表现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 波光飞到万花亭:水波荡漾,光影映射到亭子上,生动活泼。
- 沉烟久冷炉犹馥:长时间的沉寂,炉火已冷却,但香气仍在。
- 帘子闲垂脚自平:闲适的生活状态,帘子自然垂落,表现出诗人的悠然自得。
- 坐看千林总黄落:坐着看四周的树林都已黄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只余兰蕙向人青:只有兰花和蕙草依然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比:黄落的树林与青翠的兰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常在。
- 拟人:波光“飞到”万花亭,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板桥: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
- 茅屋:代表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 山势与溪水: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兰蕙:象征高洁的品德和生命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屋”是用什么材料搭建的?
- A. 木头
- B. 茅草
- C. 石头
- D. 砖瓦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朋友的怀念
-
“坐看千林总黄落”中“黄落”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长满叶子
- B. 树木枯萎
- C. 树叶变黄飘落
- D. 树木开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诗词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山水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