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10:47:36

棐几吹灯丈室虚,隔窗雨点响阶除。

胡床枕手昏昏著,卧听儿童读汉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棐几吹灯丈室虚,
隔窗雨点响阶除。
胡床枕手昏昏著,
卧听儿童读汉书。

白话文翻译:

在书房里,灯光摇曳,映照着宽阔的室内,窗外雨点轻轻敲打着台阶。倚着胡床,手枕在头,昏昏欲睡,耳边听到孩子们在朗读《汉书》。

注释:

  • 棐几:一种古代的书桌,放置书卷、文具的地方。
  • 丈室:指房间的面积,丈为古代长度单位,丈室即宽敞的室内。
  • 胡床:一种坐具,通常用来休息。
  • 昏昏著:形容昏昏欲睡、困倦的状态。
  • 儿童:这里特指读书的孩子们。
  • 汉书:汉代史学家班固所编纂的历史书籍,属于二十四史之一。

典故解析:

《汉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班固所著,详细记载了汉朝的历史。诗中提到儿童朗读《汉书》,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反映了作者对所处时代教育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诗人通过夜坐书斋的情景,表达了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书斋中,伴随着雨声和孩子们的朗读声,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与满足。诗的开头用“棐几吹灯丈室虚”展现了书斋的清幽,灯光在宽敞的室内闪烁,仿佛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一丝温暖。而“隔窗雨点响阶除”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外界的雨声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使人感受到雨夜的静谧与书房的温馨。

诗的后半部分,“胡床枕手昏昏著,卧听儿童读汉书”,将诗人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倚着胡床,手枕着头,困倦而又放松,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在这样的夜晚,儿童的读书声成了最动听的乐曲,传递出一种传承文化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棐几吹灯丈室虚:诗人通过“棐几”与“灯”描绘出书斋的环境,暗示夜晚的宁静和书房的气氛。
  2. 隔窗雨点响阶除:窗外的雨声与室内的静谧形成对比,增强了环境的静谧感。
  3. 胡床枕手昏昏著:描绘诗人放松的姿态,传达出一种舒适的状态。
  4. 卧听儿童读汉书:儿童的朗读声象征着文化的延续和希望,带给诗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房的灯光比作温暖,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 拟人:雨声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性。
  • 对仗:如“棐几吹灯”与“隔窗雨点”,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关注。通过夜晚的书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斋: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象征着智慧与启迪。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安宁。
  • 儿童:象征着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书籍是什么? a. 《史记》
    b. 《汉书》
    c. 《资治通鉴》

  2. 诗人坐的是什么家具? a. 椅子
    b. 胡床
    c. 沙发

  3. 诗中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喧闹
    b. 宁静
    c. 拥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诗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表现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杨万里通过书房和雨声的描写,突出文化氛围;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景色,表达了自然的恬淡。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古诗鉴赏词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