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仲彝制机宰浏阳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4:34:21

浏阳谁谓小,桑柘万家春。

远宦逢知己,推心在惠民。

速宜还县债,闻早缀朝绅。

说与诸公道,方岩后有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仲彝制机宰浏阳 其二
浏阳谁谓小,桑柘万家春。
远宦逢知己,推心在惠民。
速宜还县债,闻早缀朝绅。
说与诸公道,方岩后有人。

白话文翻译:

送别王仲彝前往浏阳,谁说浏阳地方小,那里桑树和柘树成片,万家户口在春天里欣欣向荣。远离家乡的官宦能遇到知己,推心置腹地为民众着想。希望你早日归还县里的债务,听闻你早日结交朝廷的绅士。告诉各位朋友,方岩山后还有人。

注释:

  • 浏阳:地名,位于湖南省,因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被认为不大。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作为乡村的象征,代表农田和生活的繁荣。
  • 远宦:远离家乡的官员,指王仲彝。
  • 推心在惠民:用心为民,表达对百姓的关心。
  • 县债:指地方官员需偿还的债务。
  • 朝绅:指朝廷中的士大夫,社会地位高的人士。
  • 方岩:可能指的是一处地理景点,表示还有潜在的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怀,深受当时士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戴复古送别友人王仲彝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崇高期望以及对故乡的热爱。诗中提到的浏阳虽然被认为地方不大,但却因其春意盎然、民生富饶而颇具生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首先描绘了浏阳的生机和繁荣,借助桑柘树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远宦逢知己”一句,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王仲彝的深厚情谊,强调了在异乡能遇到知己之人的珍贵与喜悦。接着,作者表达了对王仲彝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尽快还清县里的债务,暗示着对责任感和诚信的重视。最后一句“方岩后有人”,不仅是对王仲彝的鼓励和期许,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暗示着社会中还有许多潜在的人才等待被发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家乡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祝福,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风范和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浏阳谁谓小:质疑对浏阳的偏见,暗示其虽小却生机勃勃。
  2. 桑柘万家春:描绘繁荣的景象,象征生机和富饶。
  3. 远宦逢知己:表达在外任职者能够遇到知己的喜悦。
  4. 推心在惠民:强调关心百姓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民生的责任感。
  5. 速宜还县债:急切希望友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显示出对责任的重视。
  6. 闻早缀朝绅:期待王仲彝能早日与士大夫交往,提升自己的地位。
  7. 说与诸公道:向朋友们传达消息,强调交流与合作。
  8. 方岩后有人:鼓励友人,暗示未来仍有希望和机会。

修辞手法:

  • 对比:小与大之间的对比,强调浏阳的独特性。
  • 象征:桑柘树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浏阳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传达了责任感与关心他人的情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柘:象征着乡村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足,代表着人们的期盼与希望。
  • 知己:象征真挚的友情,表达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县债:象征着责任与义务,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的担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浏阳谁谓小”中的“谁谓”意为: A. 谁说
    B. 谁问
    C. 谁见
    D. 谁想

  2. “桑柘万家春”中的“万家”指的是: A. 所有人
    B. 许多家庭
    C. 大自然
    D. 乡间小路

  3. 诗中提到的“方岩”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友谊的深厚
    C. 乡村的繁荣
    D. 责任的担当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卫八处士》: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赠卫八处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更多地表现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