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闺情》

时间: 2024-12-29 17:52:24

却月添新黛,飞霞贴晓妆。

闲随姊妹踏春阳。

笑问如何水鸟、号鸳鸯。

宿处常交颈,飞时每并行。

好逑愿得比情长。

归去忙描样子、绣成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月添新黛,飞霞贴晓妆。
闲随姊妹踏春阳。
笑问如何水鸟号鸳鸯。
宿处常交颈,飞时每并行。
好逑愿得比情长。
归去忙描样子绣成双。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闺中姐妹的情谊。诗人提到月色下的新妆,晨霞映衬着早晨的妆容,悠闲地和姐妹们一起踏春,欢笑着询问水鸟为何叫得像鸳鸯。她们相依相偎,飞翔时也总是成双成对。诗人希望美好的爱情能像这情谊一样长久,回去后忙着描绘样子,绣出双双对对的图案。

注释

  • 却月:指新月,表示新月刚刚出现。
  • 新黛:新月之色,形容眉黛如新月般清秀。
  • 飞霞:晨曦中的云霞,形容美丽的景象。
  • 姊妹:指朋友或姐妹,强调亲密关系。
  • 水鸟:指水边的鸟类,象征自由与美好。
  • 号鸳鸯:形容水鸟的叫声如同鸳鸯,暗喻爱情的美好。
  • 交颈:比喻情感深厚,形容情侣或亲密朋友之间的姿态。
  • 好逑:美好的伴侣,指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锦雯,清代女词人,生活在清代的包容文化氛围中。她的诗词多以闺怨、爱情为主题,展现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她的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南柯子·闺情》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逐渐被重视,诗人的作品常反映当时女性的情感生活。此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闺中情谊的珍惜,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爱情之间的情感纠葛。

诗歌鉴赏

《南柯子·闺情》是一首极富美感的词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和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出一种和谐而温馨的氛围。开头两句“却月添新黛,飞霞贴晓妆”用清新的意象描绘了早春的美丽,月光与晨霞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明亮的气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闲随姊妹踏春阳”,则体现了诗人与姐妹们的亲密关系,描绘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场景。

词中“笑问如何水鸟号鸳鸯”,用水鸟的鸣叫象征爱情,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憧憬。她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如同水鸟一般自由而美好。最后一句“归去忙描样子绣成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愿意将这种情感化为现实,通过绣作来纪念美好的爱情。

总体来说,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更传达了对爱情与友情的向往,情感丰富而真挚,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却月添新黛:描绘了新月的清新,在春天的夜晚更显得清丽。
  2. 飞霞贴晓妆:晨霞映照在天际,如同妆容般美丽。
  3. 闲随姊妹踏春阳:与姐妹们悠闲地踏上春天的阳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4. 笑问如何水鸟号鸳鸯:笑着询问水鸟为何鸣叫,象征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5. 宿处常交颈:夜晚相依相偎,体现深厚的情感。
  6. 飞时每并行:飞翔时总是成双,象征着美好的伴侣关系。
  7. 好逑愿得比情长:希望能有美好的伴侣,愿意长久相守。
  8. 归去忙描样子绣成双:回去后忙着将这种情感化为现实,绣出双双对对的样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鸟的鸣叫比作鸳鸯,象征爱情。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如“飞霞贴晓妆”。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与闺中情谊的向往,表现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晨霞:代表美好的时光与温暖的情感。
  • 水鸟:自由、爱情的象征。
  • 鸳鸯:代表恋爱中的情侣,象征美满爱情。
  • 春阳:春天的阳光,象征温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却月添新黛”描绘了哪一自然现象?

    • A) 日出
    • B) 新月
    • C) 雨后
    • D) 晨雾
  2. “笑问如何水鸟号鸳鸯”中的水鸟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友情
    • C) 爱情
    • D) 亲情
  3. 诗中提到的“归去忙描样子绣成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恐惧
    • B) 对爱情的向往
    • C) 对工作的压力
    • D) 对家庭的无奈

答案

  1. B) 新月
  2. C) 爱情
  3. B) 对爱情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词均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期待与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直接和浓烈,而万锦雯的《南柯子》则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一种温柔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