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雨过临安》
时间: 2025-01-14 06:1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瑟瑟凉风动客衣。
入山何处采芳菲。
崖前湿树沾云腻,
石上鸣泉带雨飞。
行役困,酒家稀。
冲泥又过竹桥西。
安闲谁似持竿叟,
短笠轻蓑坐钓矶。
白话文翻译:
凉风瑟瑟,吹动了我的衣服。
我来到山中,不知道在哪里能采到花草的芬芳。
崖前湿漉漉的树木沾满了云雾,
石头上的泉水在雨中飞溅。
行走劳累,酒家稀少。
冒着泥泞又走过竹桥向西。
悠闲自得的,谁能比得上那位持竿的渔翁,
他穿着短笠,披着轻蓑,坐在钓鱼的礁石上。
注释:
生僻字和词语解释:
- 瑟瑟:形容风声或物体摇动的声音。
- 芳菲:指花草的芬芳。
- 腻:湿滑的意思。
- 鸣泉:泉水流动的声音。
- 行役:指出行或劳作的辛苦。
- 安闲:安静悠闲的状态。
- 持竿:持竿钓鱼的动作。
典故解析:
“持竿叟”意指持竿钓鱼的老者,寓意悠闲自在的生活,常用于对比繁忙劳作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锦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体现了清代文人的雅致情怀。
创作背景:
“鹧鸪天 雨过临安”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雨后山水的宁静与美好,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雨过临安》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瑟瑟凉风动客衣”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惬意。接着,诗人提到“入山何处采芳菲”,表现出一种迷茫与寻找的状态,似乎在探索着自然的美好。
在描写中,崖前湿树与鸣泉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雨后的生机与清新,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的瞬息万变。后半部分的“安闲谁似持竿叟”给予读者一种宁静与闲适的理想,渔翁的形象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寻找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瑟瑟凉风动客衣:凉风轻拂,衣袂飘动,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入山何处采芳菲:诗人走入山中,迷茫于哪里能采到花草,表现出一种寻觅之情。
- 崖前湿树沾云腻:崖前的树木湿润,沾染了云雾,描绘出雨后的景象,生机盎然。
- 石上鸣泉带雨飞:泉水在雨中飞溅,形成美丽的画面,展现自然的活力。
- 行役困,酒家稀:行走劳累,酒家稀少,表现出诗人的疲惫与无奈。
- 冲泥又过竹桥西:在泥泞中继续前行,走过竹桥,描绘出艰辛的旅途。
- 安闲谁似持竿叟:反思生活,渔翁的悠闲生活令人向往。
- 短笠轻蓑坐钓矶:渔翁穿着短笠与轻蓑,坐在礁石上钓鱼,体现出静谧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意。
- 拟人:泉水“鸣”与树木“沾云”,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对悠闲和宁静的向往,传达了一种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清新与舒适。
- 芳菲:象征生命与美好。
- 湿树:象征雨后的宁静与清新。
- 鸣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瑟瑟”是形容什么的声音?
- A. 风声
- B. 雨声
- C. 鸟鸣声
- D. 人声
-
诗人提到的“持竿叟”指的是谁?
- A. 渔翁
- B. 书生
- C. 诗人自己
- D. 老农
-
“行役困,酒家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开心
- B. 疲惫
- C. 愤怒
- D. 疑惑
答案:
- A. 风声
- A. 渔翁
- B. 疲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自然美的描绘,但《鹧鸪天 雨过临安》更注重对生活状态的反思,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孤独与宁静的境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万锦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对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