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山山后北山前,
十里长堤隔两边。
一行垂杨绿无缝,
石桥通处过春船。
白话文翻译:
孤山在北山的前面,
一条十里长堤把两岸分隔开。
一行垂柳在春风中绿意盎然,
石桥通向湖面,春天的船只从这里经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山:指孤立的山,特指杭州西湖中的孤山。
- 北山:在此指代西湖周围的山脉,位于孤山的北面。
- 十里长堤:形容湖边的堤坝,长达十里。
- 垂杨:指垂柳,春天枝条下垂,生机勃勃。
- 石桥:指用石头建造的桥,连接两岸。
- 春船:春天的船只,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场景常见于宋代诗歌,以自然风光为题材,表现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田园生活,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游览西湖时,表现了他与友人游湖时的惬意心情。西湖是南宋文人游览的胜地,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然与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孤山与北山之间的优雅景致。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开头两句简洁明了,勾勒出孤山与北山的相对位置,接着引入“十里长堤”,强调了湖面宽广和自然的分隔,既有空间的开阔感,又有环境的亲近感。
接下来的两句以“垂杨”和“石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尤其是“一行垂杨绿无缝”,通过“无缝”的描写,传达出柳树的枝条如丝般的柔美,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游玩的惬意心情,传递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山山后北山前:孤山位于北山的前面,形成了自然的背景。
- 十里长堤隔两边:十里长堤将湖的两岸分隔开,形成了宽广的水域。
- 一行垂杨绿无缝:一排垂柳在春风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石桥通处过春船:在石桥的地方,春天的船只从此经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绿无缝”形象地表现了柳树的茂盛。
- 对仗:首尾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欣赏,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诗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独立与宁静。
- 长堤:代表人类与自然的连接。
- 垂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石桥:象征通往美好、和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山”位于哪个方向的山前?
- A. 南山
- B. 北山
- C. 东山
- D. 西山
-
“十里长堤”主要用来描述什么?
- A. 湖的宽广
- B. 河流的深度
- C. 山的高度
- D. 树的数量
-
“春船”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气息
- C. 夏天的热烈
-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与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描绘自然美,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节描写与人文环境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壮丽的自然景观交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