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彭泽王尉廨舍二境·读书岩》

时间: 2025-01-19 18:10:03

不遇黄山谷,那传石橘林。

岩欺小孤顶,影落大江心。

试听秋虫语,如闻夜诵音。

梅仙癖嗜古,此外更幽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遇黄山谷,那传石橘林。
岩欺小孤顶,影落大江心。
试听秋虫语,如闻夜诵音。
梅仙癖嗜古,此外更幽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古文化的向往。诗人没有遇到黄山谷中的美好景致,而是来到了一个充满石橘的林子。山岩遮住了小小的孤峰,影子投落在大江的中央。仔细听秋虫的鸣叫,仿佛听见夜晚的诵经声。梅仙喜欢古籍,除此之外更喜欢探寻幽深之地。

注释:

  • 黄山谷:指美丽的自然景区,象征诗人心中理想的境地。
  • 石橘林:生长着石橘树的林子,可能暗示一种朴素而古老的自然环境。
  • :指山岩,诗中用作形容词,表示其对小孤顶的压迫感。
  • 大江心:指大江的中心,象征深邃和广阔。
  • 秋虫:秋天的虫鸣,代表自然的声音。
  • 梅仙:梅花仙人,传说中的隐者,象征对古文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杨万里在诗歌中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自然的景观,形成了“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古文化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道教隐士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寄题彭泽王尉廨舍二境·读书岩》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古文化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以“黄山谷”引入,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追寻,接着转入到描绘现实的“石橘林”,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通过“岩欺小孤顶”的描绘,诗人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孤独,体现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诗中“试听秋虫语,如闻夜诵音”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的声音和人文的声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仿佛在夜晚聆听着古代文人的诵读,表达了对古文化的崇敬和向往。最后一句的“梅仙癖嗜古”,则直接点出诗人对古籍的热爱,以及他在这片寂静之地的精神追寻,展现了他渴望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遇黄山谷,那传石橘林:诗人未能到达理想的黄山谷,只能来到石橘林中,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2. 岩欺小孤顶,影落大江心:山岩遮挡了小孤峰的光影,影子投射在大江中,表现出自然的宏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3. 试听秋虫语,如闻夜诵音:诗人细心倾听秋虫的鸣叫,仿佛听见古人夜晚的吟诵,营造出一种时间的交错感。
  4. 梅仙癖嗜古,此外更幽寻:梅仙是对古文化的向往,诗人愿意在此地寻找更多的幽深之处,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的黄山谷与现实的石橘林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与人文的声音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意象:使用“岩”、“影”、“秋虫”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自然场景和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古文化的向往与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黄山谷:象征理想的自然境地和人文精神。
  • 石橘林:代表一种朴素自然,暗示生活的真实与简单。
  • 小孤顶:象征诗人的孤独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秋虫: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未能到达哪个地方?

    • A. 黄山谷
    • B. 石橘林
    • C. 梅仙居
    • D. 大江心
  2. 诗中提到的“梅仙”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隐士
    • B. 自然景观
    • C. 诗人的朋友
    • D. 书法家
  3. 诗中提到的“影落大江心”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广阔
    • B. 诗人的孤独
    • C. 时间的流逝
    •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读书岩》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杨万里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古文化的追求,而王维则侧重于静谧的自然氛围与人生哲理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