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福寺次王龟龄壁间韵》

时间: 2025-01-01 13:49:17

七尺枯藤手自摩,閒过僧寺坐横坡。

花开曲径霜前密,云压层城雨后多。

田舍竹林分鹫岭,山城芦水漾鱼波。

禅床处处堆黄叶,独乘寒松不改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尺枯藤手自摩,閒过僧寺坐横坡。
花开曲径霜前密,云压层城雨后多。
田舍竹林分鹫岭,山城芦水漾鱼波。
禅床处处堆黄叶,独乘寒松不改柯。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七尺高的枯藤上用手轻轻摩挲,闲游过僧人庙宇,坐在斜坡上。
花在曲折的小路上绽放,霜降后显得特别繁密;雨后云层压在城上,显得更加丰盈。
乡间的竹林分隔着鹫岭,山城的芦苇水面荡漾着鱼的波纹。
禅床上到处堆积着黄叶,只有那寒松依旧不改其枝干。

注释:

  • 七尺:指七尺高,形容枯藤的高度。
  • 枯藤:干枯的藤蔓,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岁月的流逝。
  • 閒过:随意地经过。
  • 僧寺:寺庙,僧人的居所。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霜前密:霜降之前花开的繁密。
  • 层城:多层的城墙或建筑。
  • 田舍:乡村田园的居所。
  • 鹫岭:指一种高耸的山岭。
  • 芦水:芦苇生长的水面。
  • 禅床:禅修用的床。
  • 寒松:寒冷中依然坚韧的松树。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禅床”与“寒松”都与禅宗有密切的联系,体现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生活追求简单、清净,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应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访问多福寺时,体现了他对寺庙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感悟。此时的社会环境已逐渐趋向繁华,诗人选择了隐居和禅修的生活,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多福寺的游历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七尺枯藤手自摩,閒过僧寺坐横坡”,透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似乎诗人正沉浸在此刻的宁静中,手指轻触着自然的痕迹,心中无杂念。接下来的描写“花开曲径霜前密,云压层城雨后多”,则表现了秋天的景象,霜前的花显得格外鲜艳,雨后的云层也显得厚重,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再往下,诗人将视线转向乡间的竹林与山城的水面,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田舍竹林分鹫岭,山城芦水漾鱼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美好。最后两句“禅床处处堆黄叶,独乘寒松不改柯”,将禅意推向高潮,禅床上的黄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而那棵寒松则象征着坚韧与不变,体现了诗人对道义和精神世界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尺枯藤手自摩:手触枯藤,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2. 閒过僧寺坐横坡:随意游历,享受当下的宁静。
  3. 花开曲径霜前密:霜前花开繁密,象征生机与美好。
  4. 云压层城雨后多:雨后景色更佳,暗示自然的变化。
  5. 田舍竹林分鹫岭: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6. 山城芦水漾鱼波:水面波光粼粼,生动自然。
  7. 禅床处处堆黄叶:禅床堆积黄叶,象征时间的流逝。
  8. 独乘寒松不改柯:寒松不改其形,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枯藤、寒松等意象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对仗:如“田舍竹林分鹫岭,山城芦水漾鱼波”,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禅床处处堆黄叶”,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生命和时间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藤:象征衰老与消逝。
  • 僧寺:代表宁静的修行生活。
  • :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繁盛。
  • 寒松:象征坚韧与不变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熊应亨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寒松”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脆弱
    • C. 坚韧
    • D. 哀伤
  3. “田舍竹林分鹫岭”中的“鹫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高耸的山岭
    • C. 竹林
    • D. 城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熊应亨的作品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熊应亨更侧重于闲适的生活态度,而王维则更突出孤独的感受和禅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唐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