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水舟中》
时间: 2025-01-04 09:15: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沔水舟中
长河渺渺水云愁,
远道离情载叶舟。
夹岸短长千万柳,
随波下上两三鸥。
关山北望客如梦,
风雨西来天欲秋。
不独依人王粲苦,
思归我亦赋登楼。
白话文翻译
长河悠悠,水面上云雾弥漫,令人愁绪满怀;
远道而行,离别的情感如同叶子漂浮在舟上。
岸边的柳树有高有低,成千上万;
随波逐流,时而有两三只鸥鸟飞翔。
北望关山,旅人的心情如梦般迷离;
风雨从西而来,天空似乎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我不仅因他人而感到忧伤,王粲的苦楚我也能理解;
我也想回归故乡,因而写下这首登楼之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渺渺:形容广阔而遥远,难以捉摸。
- 云愁:指水面上云雾缭绕,令人心生愁苦。
- 叶舟:比喻在水面上漂浮的离情。
- 夹岸:两岸相夹,指河岸两侧的景象。
- 鸥:一种水鸟,象征自由与漂泊。
- 关山:指险峻的山岭与关隘,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王粲:王粲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忧伤的诗作著称。
典故解析:
- 王粲:王粲的《登楼赋》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苦楚,诗中提及他,表明了作者对其感情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士鹏,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沔水舟中》是在旅行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和离别的感伤,结合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沔水舟中》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长河和柳岸的美景,引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开篇的“长河渺渺水云愁”,即以宽广的水面和迷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忧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远道离情载叶舟”,则通过“叶舟”这一意象,将离别的情感形象化,仿佛离愁随水漂流,难以捉摸。
诗中“夹岸短长千万柳”描绘了岸边柳树的繁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而“随波下上两三鸥”则增添了动感,仿佛在诉说着自由与漂泊的主题。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北方的关山,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渴望,“客如梦”一语,揭示了诗人对旅途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王粲的同情,也将自己的心情与他人相连,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全诗以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故乡的思考,具有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河渺渺水云愁:描绘了广阔的河流与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忧愁的氛围。
- 远道离情载叶舟:表达了远行与离别的情感,叶舟象征着漂流不定的心情。
- 夹岸短长千万柳:描绘河岸两侧的柳树,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随波下上两三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象征着自由与漂泊。
- 关山北望客如梦:北望关山,暗示了旅人的迷茫与对故乡的思念。
- 风雨西来天欲秋:感受到自然的变化,预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 不独依人王粲苦:提到王粲,表达对他人苦楚的共鸣。
- 思归我亦赋登楼:诗人自我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情比喻为“叶舟”,生动而形象。
- 拟人:水面上的云雾似乎承载着诗人的愁情。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苦楚,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
- 柳树:象征柔情与离别。
- 鸥鸟:象征自由与漂泊的生活。
- 关山:代表阻隔与思乡之情。
- 叶舟:象征漂浮的离情与无奈。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命、离别与归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三国时期
C. 宋代
D. 明代 -
“长河渺渺水云愁”中“渺渺”一词的意思是: A. 渺小
B. 广阔
C. 模糊
D. 明亮 -
诗中“夹岸短长千万柳”描绘的是: A. 山
B. 水
C. 柳树
D. 竹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士祯《桃花扇底江南水》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沔水舟中》中,诗人与王粲的情感共鸣形成对比,王粲的诗作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熊士鹏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间接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这些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