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散五更雨,鸟啼三月春。
轩窗透初日,砚席绝纤尘。
帝里峰头出,邻家树色新。
怜君高且静,有句寄闲人。
白话文翻译:
春雨在清晨的五更时分已经散去,鸟儿在三月的春天里欢快地啼鸣。窗外透进了初升的阳光,书桌上的墨砚没有一丝尘埃。城里的山峰露出了轮廓,邻家的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怜惜你如此高洁而宁静,我有几句诗句想寄给你这位闲适的人。
注释:
- 风散:指风把雨吹散,形容雨后的清新。
- 五更:指夜晚五更时分,通常为凌晨,表示时间。
- 啼:鸟鸣叫的声音。
- 轩窗:指窗户,通常是高雅的窗子。
- 砚席:砚台和书写的席子,象征书房的整洁。
- 帝里:指京城,通常指长安(今西安)。
- 峰头:山峰的顶端。
- 怜君:怜爱你,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帝里峰头出”,可以理解为长安的山峰,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历史。春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鸟鸣则是春天的生机,代表着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以诗歌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雨之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春雨过后,万物复苏,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是一首描写春雨后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在诗的开头,诗人以“风散五更雨”引入,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空气,伴随而来的鸟鸣声更是增添了生动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轩窗透初日”展现出明亮的春日晨光,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帝里峰头出,邻家树色新”两句,描绘了长安山峰的清晰轮廓以及邻家树木的生机,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同时,诗人在此也流露出对生活周围细微变化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两句“怜君高且静,有句寄闲人”则是诗人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这里的“高且静”不仅指友人的品格高洁,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与仰慕。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情的关怀,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散五更雨:描绘清晨雨后的宁静,风把雨吹散,象征着一切的清新。
- 鸟啼三月春:春天的鸟儿欢叫,体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 轩窗透初日:窗外透进了初升的阳光,象征着新的开始。
- 砚席绝纤尘:书桌干净整洁,暗示诗人专注于书写。
- 帝里峰头出:长安的山峰在晨光中显现,象征着繁华与历史。
- 邻家树色新:邻家的树木焕发新生,表现春天的生机。
- 怜君高且静:对友人的赞美与关怀,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有句寄闲人:希望将诗句寄给这位悠闲的朋友,传递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雨与鸟鸣比喻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风散五更雨,鸟啼三月春”形成对仗工整。
- 拟人:鸟啼让春天显得更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新生。
- 鸟鸣: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初日: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邻家树色新: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风散五更雨”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冬季
- D. 春季
-
诗中提到的“怜君高且静”指的是?
- A. 诗人的感慨
- B. 友人的品德
- C. 自然的宁静
- D. 城市的繁华
-
“轩窗透初日”中,初日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
- B. 新的开始
- C. 结束
- D. 黑暗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时局的困苦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刘得仁的《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对友人的关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