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崔监丞城南别业
作者:刘得仁 〔唐代〕
门与青山近,青山复几重。
雪融皇子岸,春浥翠微峰。
地有经冬草,林无未老松。
竹寒溪隔寺,晴日直闻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致:门前与青山相近,青山层峦叠嶂;雪融化了,岸边的水流变得清晰,春天的气息浸润着翠微峰。地上依然有经历了冬天的草,树林中没有老去的松树。寒冷的竹林隔着小溪与寺庙相望,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清晰地听到钟声。
注释
- 青山:指青色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几重:多重,层层叠叠的意思。
- 皇子岸:指水边的地方,可能是指高贵的地方。
- 浥:浸润,沾湿。
- 经冬草:指经历冬季仍然生长的草,象征生命的坚韧。
- 未老松:尚未老去的松树,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 竹寒:寒冷的竹子,表现出寒冷的环境。
- 溪隔寺:小溪隔着寺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 闻钟:听到钟声,常用于形容寺庙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的时节,诗人游览崔监丞的别业时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门与青山近,青山复几重”描绘了门前的青山与层峦叠嶂的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雪融皇子岸,春浥翠微峰”则把春天的气息引入诗中,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最后几句则通过描绘草木的状态及寺庙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场景,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种从自然入手的写法,恰恰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与青山近:诗人描述了别业的门与青山的亲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 青山复几重:青山层层叠叠,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雪融皇子岸:春天来临,雪水融化,流向岸边,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 春浥翠微峰:春天的气息湿润了翠微峰,生动形象。
- 地有经冬草:地上仍有经历冬季的草,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林无未老松:林中没有老去的松树,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 竹寒溪隔寺:寒冷的竹林与寺庙隔着小溪,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晴日直闻钟:在晴朗的日子里,钟声清晰可闻,增添了寺庙的宁静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门与青山近,青山复几重”,形成了和谐的音韵对称。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结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排比:通过多重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整体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对宁静和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静谧。
- 春:代表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 草: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生机。
- 松: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 竹:象征着清雅与宁静。
- 钟声:象征着宁静和宗教的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山”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人的情感
- C. 历史的痕迹
-
“地有经冬草”中的“经冬草”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顽强
- B. 冬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来临
-
诗中的“晴日直闻钟”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寺庙的喧闹
- B. 自然的宁静
- C. 人的孤独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晓望》: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刘得仁的《游崔监丞城南别业》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得仁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
通过这两首诗的比较,可以看出唐诗在不同季节描绘自然的多样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