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周钺往江夏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东西南北郡,自说遍曾游。
人世终多故,皇都不少留。
郢城帆过夜,汉水月方秋。
此谒亲知去,闻猿岂解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从东到西、南到北的各个郡县,我都曾游历过,尽情畅谈;然而在这个多变的人世间,皇都的留恋却并不算多。夜里在郢城的帆船上,汉水的明月正值秋天;这次拜访亲友的旅程,听到猿啼声,恐怕也无法解忧。
注释:
- 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类似于现代的县。
- 皇都:指京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的中心。
- 郢城: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是楚国的都城。
- 汉水:流经今陕西、湖北的一条河流。
- 猿:猿猴,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悲伤。
典故解析:
- 郢城:郢城在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曾是楚国的首都,因而在诗中代表着一种怀旧和文化的积淀。
- 汉水:汉水在古代文人笔下常常与秋天相联系,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字子恭,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生活琐事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朋友周钺即将前往江夏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分别的感伤,反映出唐代社会的交往与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诗人与友人周钺的离别情景,透过对地理的广泛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开篇提到的“东西南北郡”,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游历经历,展示了他对人世间的观察与思考。而“人世终多故,皇都不少留”则透露出他对世事变化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对往昔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惘。
接下来的“郢城帆过夜,汉水月方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友人的旅途与自然景色相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一句“此谒亲知去,闻猿岂解愁”,更是将感伤推向高潮,猿鸣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透着友谊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西南北郡,自说遍曾游。
- 诗人游历过各个地方,纵横四方,展现其丰富的经历与见识。
-
人世终多故,皇都不少留。
- 人生多变,诗人对繁华京城的留恋并不深,暗示对人生的无奈。
-
郢城帆过夜,汉水月方秋。
- 夜晚在郢城的帆船上,汉水之畔的明月映衬出秋天的静谧,形成一种优美的画面。
-
此谒亲知去,闻猿岂解愁。
- 朋友即将去探亲,听到猿鸣声,似乎无法解开心中的愁苦,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西南北郡”和“人世终多故”,展现了诗人的工整与技巧。
- 意象:运用“月”、“猿”等意象,传达情感与氛围,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人生的无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郡:象征经历与游历。
- 皇都:象征繁华与权力,反映对世事的无奈。
- 郢城、汉水:表现自然之美,营造离别的氛围。
- 猿:象征孤独与哀愁,表达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水”在古代诗歌中通常与什么季节相联系?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东西南北郡”指的是什么?
- A. 各个方向的城市
- B. 诗人的家乡
- C. 诗人的亲友
- D. 自然风光
答案:
- C. 秋天
- A. 各个方向的城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送友人》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离别的愁苦,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而刘得仁则显得细腻而含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刘得仁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