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谢观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十五年余苦,今朝始遇君。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
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经过十五年的苦难,终于遇到了知己的欣慰之情。虽然经历过苦难,但在阳光下也无所畏惧,不会对自己曾经的孤独感到羞愧。得失是天命,无法追问,而我对知己的赞美即使鬼神也会听闻。这份恩情深入骨髓,让我在诗中吟诵,仿佛在落叶纷飞的景象中感受这份深情。
注释
- 十五年余苦:指经历了十五年的苦难与艰辛。
- 无惭于白日:在光天化日之下,毫不感到羞愧。
- 不枉别孤云:与孤独的云朵告别,意味着不再孤单。
- 得失天难问:得与失是天命,无法追究。
- 称扬鬼亦闻:赞美的声音连鬼神都能听见。
- 此恩销镂骨:这份恩情深入骨髓,铭刻于心。
- 吟坐叶纷纷:在落叶纷飞的环境中吟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友情、孤独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困苦后,终于遇到知己,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刘得仁的《寄谢观》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后的感慨与感恩。诗歌开头以“十五年余苦”引入,直接展现出作者在漫长岁月中的孤独与苦楚,接着“今朝始遇君”则是转折,突显出遇到知己的喜悦。整首诗通过对光明与孤独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感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最后一句“吟坐叶纷纷”的意象,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情景,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五年余苦:经历了十五年的苦难。
- 今朝始遇君:今天终于遇到了知己。
- 无惭于白日:在阳光下无所畏惧。
- 不枉别孤云:不再感到孤独。
- 得失天难问:得失都是天命,不值得追究。
- 称扬鬼亦闻:对朋友的赞美连鬼神也能听到。
- 此恩销镂骨:这份恩情铭刻心中。
- 吟坐叶纷纷:在落叶纷飞中吟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日”和“孤云”的对比,突显作者内心的转变。
- 夸张:如“称扬鬼亦闻”,强调友谊的力量。
- 意象:落叶象征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苦难与友情的描写,表达了人生中的孤独与相遇的珍贵,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无限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磨难。
- 君:代表知己,象征友情的珍贵。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孤云:象征孤独与离别。
- 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经历了多少年的苦难?
- A. 十年
- B. 十二年
- C. 十五年
- D. 十八年
-
“无惭于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羞愧
- B. 自豪
- C. 无所畏惧
- D. 迷惘
-
诗中提到的“此恩销镂骨”意指什么?
- A. 恩情难忘
- B. 恩情短暂
- C. 恩情无用
- D. 恩情稀薄
答案: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送别》(王维):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突出友情的珍贵和时间的流逝。
- 《月下独酌》(李白):表现了孤独与自我对话的主题,反映出不同的孤独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