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
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
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山居环境:茅草屋隐入深谷,周围树木阴暗,与邻居隔绝。整天溪水潺潺,整年无人造访。溪边的云彩常常像要下雨,山洞里春意盎然。诗人自得其乐,掌握了隐居的本领,独自种植松树,享受着真实的生活。
注释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入谷远:表示房子隐秘在山谷深处,远离喧嚣。
- 林暗:树木茂密,光线不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终日有流水:流水声不断,象征自然的宁静。
- 溪云常欲雨:溪边的云层常给人下雨的感觉,暗示天气变化。
- 山洞别开春:山洞中春天的气息流露,生机勃勃。
- 自得仙家术:自得其乐,掌握了隐士的生活方式。
- 栽松独养真:独自栽种松树,体现出一种追求真实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歌鉴赏
《题王处士山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构建出一个静谧而和谐的山居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渴望。首句“茅堂入谷远”不仅描绘了居所的隐蔽,更暗示了远离世俗喧嚣的生活选择。诗人用“林暗绝其邻”进一步强调环境的幽静,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水流的声音成为孤独生活的伴侣,增强了自然的氛围。接下来的“溪云常欲雨”则巧妙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带有一种自然的韵律感。
结尾的“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则揭示了诗人的理想生活:自得其乐,种植松树,象征着长青的精神和宁静的心态。这种向往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对清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茅堂入谷远:描写房屋位置偏远,隐秘。
- 林暗绝其邻:环境幽静,邻居隔绝,表明隐居的意图。
- 终日有流水:流水声不断,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 经年无到人:无人打扰,强调孤独。
- 溪云常欲雨:自然变化,增添了诗意。
- 山洞别开春:描绘春天的生机,暗示自然的美好。
- 自得仙家术:表达对隐士生活的满足。
- 栽松独养真:象征真实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仙家术,表现对隐逸的向往。
- 拟人:溪云“欲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隐逸生活的理想,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传达出一种追求真实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茅堂:象征简朴的生活。
- 流水:象征宁静与孤独。
- 松树:象征长青与坚韧的精神。
- 云与雨:暗示自然的变化与诗人情绪的反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堂”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豪宅
- B. 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C. 一座寺庙
答案:B
-
诗人整年无人到访,体现了什么?
- A. 诗人孤独
- B. 诗人受欢迎
- C. 诗人喜欢热闹
答案:A
-
“自得仙家术”中的“仙家术”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的隐逸生活
- B. 追求财富的手段
- C. 诗歌创作的方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隐居赋》:描绘隐居生活的理想。
- 《山中问答》: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刘得仁的《题王处士山居》,两者均描绘山居生活,但王维更强调秋天的景色与哲理思考,而刘得仁则关注隐逸的宁静与内心的满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