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躬诗》
时间: 2025-01-17 09:1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责躬诗
梅尧臣
所禀介且拙,尝耻朋比为。
皎皎三十年,半语曾未欺。
身微德不著,尚使人见疑。
省己当自责,实负圣相知。
圣相虽明察,不假束蕴辞。
扣言已可罪,引去岂非宜。
白话文翻译
我所领受的品质粗陋且笨拙,曾经因与人攀比而感到羞耻。
三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我的言语从未对人虚假。
我的身份卑微,品德不被人们认可,仍然让他人产生怀疑。
反省自己应当自责,实在是辜负了明智的君主的知遇之恩。
明君虽然洞察一切,不必拘泥于华丽的辞藻。
我所说的话已经可以定罪,悄悄离去岂不是更合适?
注释
字词注释
- 所禀:所承受、所拥有的。
- 介且拙:指个性或品格粗陋且笨拙。
- 皎皎:形容明亮、清晰,这里指三十年的光阴如明亮的月光。
- 半语:半句言辞。
- 身微德不著:身份卑微,德行未被认可。
- 省己:反省自己。
- 圣相:明君或明智的君主。
- 束蕴辞:华丽的辞藻。
- 扣言:指说出的话。
典故解析
“圣相”可理解为古代帝王的贤明,诗中强调了明君的洞察力与宽广的心胸。同时,诗人自省,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体现了士人的自我反思和对君主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阮溪,晚号梅溪,宋代文学家,以诗词闻名于世,尤其擅长五言诗和古文。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命运、情感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责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自我修养和对君主忠诚的重视时期。梅尧臣在诗中通过反省自我,表达了对自身品德的追求与对明君的感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价值观念。
诗歌鉴赏
《责躬诗》是梅尧臣在自我反省中所作,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自身缺陷的深刻认识及对明君的感激。诗中对个人品德的自省,体现了士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诗人首先否定了自我,承认自身的不足,强调自我批评的重要性,表明一种谦逊的态度。接着,他提到自己虽然身处卑微,却始终未曾对人虚假,显示出一种对真诚的坚持。最后,他指出即便是明君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强调了真诚和实事求是的价值。在简洁的字句中,梅尧臣将个人的自省与对君主的忠诚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其深厚的道德情操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所禀介且拙:我所拥有的品质是粗糙且笨拙的。
- 尝耻朋比为:曾因与朋友攀比而感到羞愧。
- 皎皎三十年:三十年的光阴如同皎洁的月光。
- 半语曾未欺:我说过的话从未对人虚假。
- 身微德不著:我的身份卑微,德行未被人认可。
- 尚使人见疑:这依然使他人对我产生怀疑。
- 省己当自责:反省自己应当自责。
- 实负圣相知:实在辜负了明君的知遇之恩。
- 圣相虽明察:明君虽然洞察一切。
- 不假束蕴辞:不必拘泥于华丽的辞藻。
- 扣言已可罪:我所说的话已经可以定罪。
- 引去岂非宜:悄悄离去岂不是更合适?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自身的缺陷与明君的明察相对比,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 反语:诗人的自谦与对自身弱点的揭示,也是一种反语手法,显示出其内心的真实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自省的重要性,表达了个人对自身不足的认知和对明君的感激,传达了一种真诚的情感和对理想道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皎皎:象征明亮与清晰,暗指光阴的珍贵。
- 圣相:象征明智的君主,代表对理想领导者的尊重。
- 身微德不著:象征个人的卑微与无奈,体现士人的自我认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责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
诗中“身微德不著”的意思是?
A. 身份显赫,德行高尚
B. 身份卑微,德行未被认可
C. 身体虚弱,德行显著
D. 身份高贵,德行被人赞扬 -
“皎皎三十年”中的“皎皎”指的是什么?
A. 皎洁的月光
B. 清晰的视野
C. 明亮的光芒
D. 三十年的光阴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责躬诗》与杜甫的《登高》可以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自我批评与对君主的感激,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