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

时间: 2025-01-01 12:34:50

胄子相从得佳婿,掖垣同直喜良朋。

交情不意隔生死,世事休论有废兴。

宿草芊锦泪入土,故琴牢落恨填膺。

远来似觉清谈胜,试问传家今几灯。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胄子相从得佳婿,掖垣同直喜良朋。
交情不意隔生死,世事休论有废兴。
宿草芊锦泪入土,故琴牢落恨填膺。
远来似觉清谈胜,试问传家今几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去的追忆。诗中说,年轻的子弟们相伴而行,获得了良好的伴侣,在庭院中共同庆祝友谊的美好。交情竟然超越了生死,世间的事情就不必去讨论它的兴衰。往日的旧草与鲜花的泪水早已化为泥土,曾经的琴声也只能留在心头的遗憾中。远道而来的朋友似乎更能体味清谈的乐趣,不妨问问家中传承至今还有几盏灯火。


注释:

  • 胄子:指的是年轻的子弟。
  • 掖垣:指庭院,形容亲密的朋友在一起。
  • 交情:朋友间的情谊。
  • 宿草:旧草,指旧日的记忆和情感。
  • 芊锦:形容美丽的花草,象征美好的时光。
  • 故琴:指的是曾经的琴声,象征着往日的美好回忆。
  • 清谈:轻松愉快的谈话。
  • 传家:家族传承的意思,灯火代表家族的延续。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交情不意隔生死”,表达的是深厚的友谊即使在生死之间也无法割舍,体现出古人对友情的重视。古代诗词中常有对友谊的歌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子瞻,号晦庵,兄弟苏轼与其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回忆与友人交往的日子,感叹时光流逝,友情却依旧如初。诗人通过对友谊的追忆,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友谊为主题,开篇通过“胄子相从得佳婿”展现了年轻人的相互陪伴与欣喜,紧接着提到“交情不意隔生死”,传达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基调,表明真正的友谊超越了生命的界限。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旧草与故琴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叹息,尤其是“宿草芊锦泪入土”,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使得回忆更加生动。最后一句“试问传家今几灯”不仅是对友谊延续的期待,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述年轻人之间的友谊与美好的伴侣关系。
    • 第二句:强调友谊的长久,即使生死也无法阻隔。
    • 第三句:通过对旧草和琴声的描写,表现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
    • 第四句:感叹远道而来的朋友与家族传承的意义,体现对未来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交情比作超越生死的力量。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旧草:象征着记忆与过去的情感。
  • 芊锦:代表美好的时光与珍贵的回忆。
  • 故琴:象征着友情的声音与遗憾。
  • :象征着家族的传承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胄子”指的是:
    A. 年轻的子弟
    B. 朋友
    C. 家人

  2. “交情不意隔生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友谊的脆弱
    B. 友谊的深厚
    C. 友谊的无奈

  3. 诗歌最后提到的“几灯”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旧日的回忆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兄弟的怀念展示友情的深刻。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曾郎元矩见过逾月》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苏辙更侧重于对过去的回忆,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兄弟的思念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传》

以上是对苏辙《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希望对你的理解与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