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10:17

春郊一片纷如织,剪剪微风嫩绿摇。

上冢年光怜水逝,采芳踪迹怨山遥。

小园花谢莺声老,故垒苔荒马足骄。

南浦年年相送处,行人到此总魂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郊一片纷如织,
剪剪微风嫩绿摇。
上冢年光怜水逝,
采芳踪迹怨山遥。
小园花谢莺声老,
故垒苔荒马足骄。
南浦年年相送处,
行人到此总魂销。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郊野一片繁盛,如同织布一般,微风轻轻吹拂,嫩绿的草丛随风摇曳。岁月在坟墓上流逝,仿佛对水的流逝感到怜惜,采花的踪迹让人怨恨远山的遥远。小园中的花儿凋谢,黄莺的鸣叫也显得苍老,故垒上长满了苔藓,马儿在这里显得骄傲。南浦每年都送别行人,来到这里的人总是魂销心痛。

注释:

  • 春郊:春天的郊外。
  • 纷如织:形容草木繁茂,像织物一样密集。
  • 剪剪微风:轻柔的风。
  • 上冢:指坟墓上。
  • 怜水逝:对流水的流逝感到惋惜。
  • 采芳:采摘花朵。
  • 踪迹:指所留下的痕迹。
  • 故垒:旧时的城垒或遗址。
  • 苔荒:长满苔藓,显得荒凉。
  • 马足骄:形容马儿在此处骄傲地行走。
  • 南浦:南方的水边,常用于送别的场所。
  • 魂销:形容心灵受到了伤害或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清丽。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中却隐含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草四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开头描写春郊的繁荣,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微风轻拂,草木摇曳,仿佛在歌唱着春的到来。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在“上冢年光怜水逝”中,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惋惜。这里的“怜”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怜惜,也有对人生苦短的深思。接着,诗人以小园的花谢、莺声的老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伤的情绪。小园虽美,却因花的凋谢而显得苍凉,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

“南浦年年相送处”,南浦作为送别的地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心痛,尤其是“行人到此总魂销”一句,生动地传达了离别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仿佛行人走到此地,心灵便被深深打动,无法自拔。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美好之余,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篇情感更为厚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郊一片纷如织”:描绘春天的郊外,草木繁茂,像织物一样密集。
  2. “剪剪微风嫩绿摇”:微风轻轻吹拂,嫩绿的草丛随风摇曳。
  3. “上冢年光怜水逝”:岁月在坟墓上流逝,感到对流水的怜惜。
  4. “采芳踪迹怨山遥”:采花的踪迹让人怨恨远山的遥远。
  5. “小园花谢莺声老”:小园中的花儿凋谢,黄莺的鸣叫显得苍老。
  6. “故垒苔荒马足骄”:故垒长满苔藓,马儿在这里骄傲。
  7. “南浦年年相送处”:南浦每年送别行人。
  8. “行人到此总魂销”:来到这里的人总是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草比作织物,形象生动。
  • 拟人:将微风和草木赋予生命,使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如“花谢莺声老”,形成平衡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透过春的繁华映衬出人生的无常,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郊: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微风:代表着温柔与生命的气息。
  • :暗示着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芳迹: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过往。
  • 南浦:代表离别与思念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郊”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季
    • B. 秋季
    • C. 冬季
    • D. 春季
  2. “怜水逝”中的“怜”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惋惜
    • C. 愤怒
    • D. 宁静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可以用哪个词最准确地描述?

    • A. 欢快
    • B. 伤感
    • C. 激昂
    • D. 平静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国家的兴亡。
  • 《春夜喜雨》:杜甫的另一首诗,描写春夜细雨带来的生机。

诗词对比

  • 《春郊》与《春望》:两者都描绘春天的风景,但《春望》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春草四首 其二》则更注重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