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军曹殿丞寄荔支》
时间: 2024-09-19 21:3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化军曹殿丞寄荔支 蔡襄 〔宋代〕 厚叶先枝新绛囊,使君分寄驿人忙。 彩毫封处曾留意,筠笼开时不见香。 风色甚豪应少损,路程差近得分尝。 闽州纵有千千树,未抵家园气味长。
白话文翻译: 厚厚的叶子先于枝头结出新鲜的绛色果实,使君分派寄送,驿站人员忙碌。 用彩笔封装时曾特别留意,打开竹笼时却不见香气。 风势虽强应不会造成太大损害,路程较近得以品尝。 即使闽州有千万棵荔枝树,也比不上家园的荔枝味道长久。
注释:
- 厚叶先枝:形容荔枝果实成熟时,叶子仍然茂密。
- 新绛囊:指新鲜的荔枝果实,颜色鲜红如绛。
-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彩毫封处:用彩笔封装的荔枝。
- 筠笼:用竹子编制的笼子,用来装荔枝。
- 风色甚豪:风势很强。
- 路程差近:路程较短。
- 闽州:指福建地区,以产荔枝闻名。
诗词背景: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描述了从福建寄送荔枝到其他地方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园荔枝独特味道的怀念和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寄送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特产的深厚情感。诗中“厚叶先枝新绛囊”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荔枝成熟时的美丽景象。而“彩毫封处曾留意,筠笼开时不见香”则巧妙地表达了荔枝在运输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荔枝香气的期待与失落。最后两句“闽州纵有千千树,未抵家园气味长”更是强调了家园荔枝的独特魅力,即使在外地有再多再好的荔枝,也比不上家乡的味道。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荔枝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诗词解析:
- 首句“厚叶先枝新绛囊”,通过“厚叶”和“新绛囊”两个意象,描绘了荔枝成熟时的外观特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第二句“使君分寄驿人忙”,说明了荔枝的寄送是由地方官员安排的,驿站人员因此忙碌起来,反映了荔枝作为珍贵礼物的社会地位。
- 第三句“彩毫封处曾留意”,用“彩毫”形容封装荔枝的细致,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珍视。
- 第四句“筠笼开时不见香”,通过对比封装时的期待和开笼时的失望,表达了荔枝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失去香气的遗憾。
- 第五句“风色甚豪应少损”,考虑到了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但诗人认为风势虽强,对荔枝的损害应该不大。
- 第六句“路程差近得分尝”,说明了路程较短,荔枝得以较快送达,诗人有机会品尝。
- 最后两句“闽州纵有千千树,未抵家园气味长”,通过对比,强调了家园荔枝的独特味道,即使在外地有再多再好的荔枝,也比不上家乡的味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绛囊”比喻荔枝果实。
- 对比:如“彩毫封处曾留意”与“筠笼开时不见香”的对比。
- 排比:如“闽州纵有千千树,未抵家园气味长”中的对比排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家园特产的怀念和珍视,通过对荔枝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意象分析:
- 厚叶:象征荔枝的茂盛和生命力。
- 新绛囊:象征荔枝的成熟和美丽。
- 彩毫:象征对荔枝的珍视和细致处理。
- 筠笼:象征荔枝的包装和运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绛囊”指的是什么? A. 荔枝果实 B. 红色布袋 C. 新鲜花朵 答案:A
-
诗人为何在“筠笼开时不见香”感到失望? A. 因为荔枝不见了 B. 因为荔枝失去了香气 C. 因为筠笼损坏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闽州”是指哪个地区? A. 福建 B. 广东 C. 江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惠州一绝》:同样描写荔枝,但侧重于荔枝的美味和苏轼的个人体验。
- 杨万里的《荔枝》: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蔡襄的《兴化军曹殿丞寄荔支》与苏轼的《惠州一绝》:两者都描写荔枝,但蔡襄的诗更侧重于对家园特产的怀念,而苏轼的诗则更多体现个人体验和荔枝的美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提供了丰富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对荔枝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