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

时间: 2025-01-04 09:00:32

壮岁志天下,崎岖无一施。

高谈对邻父,朴学付痴儿。

补栅怜鸡冷,分粮悯雀饥。

吾生忽至此,惆怅镜中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壮岁志天下,崎岖无一施。
高谈对邻父,朴学付痴儿。
补栅怜鸡冷,分粮悯雀饥。
吾生忽至此,惆怅镜中丝!

白话文翻译

在壮年时,我立志要为天下做事,但在崎岖的道路上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与邻家老父高谈阔论,而朴实的学问却只传给了那些愚笨的孩子。为了照顾被寒冷侵袭的鸡,我修补栅栏;为了解救饥饿的麻雀,我分出粮食。忽然间,自己的人生到了这个地步,不禁在镜中看到白发,感到深深的惆怅。

注释

  • 壮岁:年轻有为的年纪。
  • 志天下:志向是要为天下服务。
  • 崎岖:形容道路艰难。
  • 高谈:高谈阔论,言辞夸张。
  • 邻父:邻居的长辈。
  • 朴学:简单的学问。
  • 痴儿:愚笨的孩子。
  • 补栅:修补栅栏。
  • 怜鸡冷:可怜因寒冷而受冻的鸡。
  • 分粮:给予粮食。
  • 悯雀饥:怜悯饥饿的麻雀。
  • 惆怅:感到忧伤和失望。
  • 镜中丝:镜中映出的白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生活在战乱和动荡的时代,尽管屡次仕途失意,但始终关注国家大事,作品以爱国情怀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著称。

创作背景

《纵笔》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年已逾八十,生活经历的坎坷与追求的理想之间的落差,促使他在此诗中表达深切的惆怅和无奈。

诗歌鉴赏

《纵笔》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与情感的诗。作者在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壮年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失落。诗的开头,陆游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崎岖不平,无法施展抱负。接着,他提到与邻父高谈阔论,暗示自己虽有心思却未能实现理想,而把简单的学问传授给了愚笨的孩子,体现了对教育和传承的担忧。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用“补栅怜鸡冷,分粮悯雀饥”描绘自己对小动物的关心,表现出他虽身处困境,依然心存善念,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这种情感的细腻与温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善良和对生命的珍视。

最后两句“吾生忽至此,惆怅镜中丝”,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作者感叹时光流逝,白发苍苍,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油然而生。整首诗融汇了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体现了陆游深沉的生活感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壮岁志天下,崎岖无一施。
    在年轻有为的年纪,我立志要为天下做事,但现实中却没有施展的机会。

  2. 高谈对邻父,朴学付痴儿。
    与邻居的长辈高谈阔论,但我所学的简单道理却只传授给那些愚笨的孩子。

  3. 补栅怜鸡冷,分粮悯雀饥。
    为了照顾冷得发抖的鸡,我修补栅栏;为了帮助饥饿的麻雀,我分出粮食。

  4. 吾生忽至此,惆怅镜中丝!
    忽然间,我的人生到了这个地步,看着镜中映出的白发,感到深深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年轻时的理想与晚年的现实,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如“怜鸡冷”与“悯雀饥”,给小动物赋予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关怀。
  • 象征: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理想与现实间失落感的深入思考,揭示了人生理想的难以实现与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琐碎与细微,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关怀。
  • :象征贫弱与无辜,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 镜中丝: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唤起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壮岁志天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失落
    C. 兴奋

  2. “惆怅镜中丝”中的“丝”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布料
    C. 食物

  3. 诗中提到的“邻父”指的是谁?
    A. 远亲
    B. 邻居的长辈
    C. 师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表达对人生感慨。
  • 《登高》(杜甫)——表达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纵笔》的相似之处在于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李白通过思乡之情抒发个人的孤独感,而陆游则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人生的惆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