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
时间: 2025-01-01 11:59:07旧观三峡图,常谓非人情。
意疑天壤间,岂有此峥嵘。
画师定戏耳,聊欲穷丹青。
西游过沔鄂,莽莽千里平,昨日到峡州,所见始可惊,乃知画非妄,却恨笔未精。
及兹下牢戍,峰嶂毕自呈。
下入裂坤轴,高骞插青冥。
角胜多列峙,擅美有孤撑。
或如釜上甑,或如坐後屏。
或如倨而立,或如喜而迎,或深如螺房,或疏如窗棂,峨巍冠冕古,婀娜髻鬟倾。
其间绝出者,虎搏蛟虑狞,崩崖凛欲堕,修梁架空横,悬瀑泻无底,终古何时盈?
幽泉莫知处,但闻珩佩鸣。
怪怪与奇奇,万状不可名。
久闻三游洞,疾走忘病婴,窦穴初漆黑,伛偻扪壁行,方虞触蜇蛇,俯见一点明,扶接困僮奴,恍然出瓶罂,穹穹厦屋宽,滴乳成微泓。
题名欧与黄,云蒸苍藓平。
穿林走惊麋,拂面逢飞鼪。
息倦盘石上,拾樵置茶铛,长啸答谷响,清吟和松声。
辞卑不堪刻,犹足寄友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观三峡图,常谓非人情。
意疑天壤间,岂有此峥嵘。
画师定戏耳,聊欲穷丹青。
西游过沔鄂,莽莽千里平,
昨日到峡州,所见始可惊,
乃知画非妄,却恨笔未精。
及兹下牢戍,峰嶂毕自呈。
下入裂坤轴,高骞插青冥。
角胜多列峙,擅美有孤撑。
或如釜上甑,或如坐后屏。
或如倨而立,或如喜而迎,
或深如螺房,或疏如窗棂,
峨巍冠冕古,婀娜髻鬟倾。
其间绝出者,虎搏蛟虑狞,
崩崖凛欲堕,修梁架空横,
悬瀑泻无底,终古何时盈?
幽泉莫知处,但闻珩佩鸣。
怪怪与奇奇,万状不可名。
久闻三游洞,疾走忘病婴,
窦穴初漆黑,伛偻扪壁行,
方虞触蜇蛇,俯见一点明,
扶接困僮奴,恍然出瓶罂,
穹穹厦屋宽,滴乳成微泓。
题名欧与黄,云蒸苍藓平。
穿林走惊麋,拂面逢飞鼪。
息倦盘石上,拾樵置茶铛,
长啸答谷响,清吟和松声。
辞卑不堪刻,犹足寄友生。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看过三峡的画,常常说那画并不符合人情。
我怀疑天地之间,怎么会有这样的巍峨景象。
画师在画这幅画时,真的是在表演吗?我只是想穷尽丹青之技。
我西行经过沔水和鄂州,广袤的大地一片平坦,
昨天到达峡州,眼前所见令我惊叹不已,
这才知道画并不是虚妄,唯独遗憾画笔不够精细。
如今来到牢戍,山峰峭壁一一展现。
下入裂开的地轴,高高耸入青天。
奇特的山角众多而高耸,独特的美景有如孤立的支撑。
有的像锅上的蒸笼,有的像后屏风。
有的像高傲地屹立,有的像喜悦地迎接,
或深如螺蛳房,或疏如窗棂,
巍峨如古代的冠冕,婀娜如倾斜的髻鬟。
其中突出的,像猛虎搏斗,或像蛟龙狰狞,
崩塌的悬崖令人畏惧,横亘在空中的梁架,
悬挂的瀑布泻如无底,何时才能满溢?
幽深的泉水无人知晓,只听见珩佩的鸣声。
奇怪与奇特,万千形状无法命名。
我久闻三游洞的名声,疾步而行忘却了病痛,
洞口初入漆黑,我弯腰摸索着壁壁前行,
担心碰到蜇人的蛇,俯身看到一丝光明,
扶住困倦的仆从,恍若走出瓶罂,
宽阔的穹顶和屋宇,滴落的水形成微澜。
题名的有欧阳修与黄庭坚,云雾缭绕苍翠平坦。
穿林而过惊起了麋鹿,拂面而来遇见了飞鼪。
疲倦地坐在盘石上,拾得柴火放在茶锅里,
长啸回应山谷的回响,清吟与松声相和。
我的言辞卑微得不堪雕刻,仍然足以寄托于友人。
注释:
- 三峡图:指描绘三峡风光的画作。
- 峥嵘:形容高大险峻的山峰。
- 丹青:指绘画,通常用来形容艺术。
- 牢戍:指边防的营地或防御工事。
- 崩崖:悬崖的崩塌,形容地势险峻。
- 幽泉:深邃的泉水,象征着隐秘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以爱国、抒情、山水为题材,风格豪放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感叹。在经历了国家沦陷的痛苦后,陆游通过游览三峡,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表达对美景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壮丽山河的深刻感受。诗人在开篇提到自己曾看过三峡的画,但真实的山水风光远超出画作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叹。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三峡的山峰、悬崖、瀑布等景象,展现出其雄伟与奇特的景观。
诗中层层递进,描绘了由平坦到险峻的山水变化,体现了作者内心的震撼与惊喜。尤其在“悬瀑泻无底,终古何时盈?”一句中,作者对自然的无限感叹,表达出一种哲理的思考:自然的伟岸与人类的渺小。诗的最后部分则转向个人的感受,描绘了在山水间的宁静与思索,展现了陆游对友人的情谊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与雄伟的意象相结合,构建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既表现了壮丽的山河,又传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观三峡图:开篇引入,表明曾经看到的三峡画作。
- 常谓非人情:画作的美丽超出了人类的情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 意疑天壤间:疑惑天地之间怎么会有如此壮丽的景色。
- 岂有此峥嵘:感叹山峰的巍峨,非画中所能表现。
- 画师定戏耳:怀疑画师仅仅是在表演技艺。
- 聊欲穷丹青:渴望探索绘画的极致。
- 西游过沔鄂:描写自己的西行经历。
- 莽莽千里平:展现路途的辽阔与平坦。
- 昨日到峡州:时间的标记,隐喻即将体验的美景。
- 所见始可惊:真实的景象让人感到惊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釜上甑”,形象生动。
- 对仗:如“或如倨而立,或如喜而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或如”,增强了描述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美丽自然的赞美与人对自然的敬畏展开,通过对三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感慨,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着伟岸与坚韧,体现自然的力量。
- 瀑布:代表着流动与变化,象征生命的无尽与时间的流逝。
- 泉水:象征着宁静与清澈,体现内心的平和与思索。
- 茶锅:代表着生活的简单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A. 旧观三峡图
B. 悬瀑泻无底,终古何时盈?
C. 恍然出瓶罂
D. 恍如飞鼪 -
“或如倨而立,或如喜而迎”中的“倨”和“喜”分别表示什么情感? A. 傲慢与欢快
B. 悲伤与快乐
C. 忧虑与喜悦
D. 宁静与动荡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之涣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但陆游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王之涣则更倾向于豪放与简洁。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