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无泉源》
时间: 2025-01-19 17:4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家无泉源
作者: 陆游 〔宋代〕
泉声百步闻,泉脉高下通,
潺湲乱云外,屈曲明月中。
八月稻登场,引之作机舂,
羡流灌蔬畦,全家饱芥菘。
洗沐及澣濯,蚤暮靡不供。
斗水百忧宽,悲哉杜陵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泉水的声音在百步之外都能听到,泉水的水脉从高处流向低处,潺潺的流水声在云外乱响,弯曲的水流映照着明亮的月光。八月时稻谷丰收,稻田旁的泉水被引入去碾米,羡慕那泉水能灌溉菜畦,让全家人都能吃上新鲜的白菜和芥菜。洗澡和洗衣服都不成问题,早晚都能用水。斗水可以化解百般忧愁,真让人感叹杜陵的老人啊!
注释:
- 泉声: 指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
- 潺湲: 形容水流声,常用来描写流水的潺潺声。
- 登场: 指收获时稻田的样子。
- 羡流: 形容对泉水流动的羡慕。
- 澣濯: 指洗涤衣物或清洗身体。
- 斗水: 形容用水的量,意为用水来解忧。
典故解析:
- 杜陵翁: 指的是杜甫,因其生活在杜陵而得名。诗中提到杜陵翁,暗含对生活困境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作品多反映民族危机和个人理想,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谁家无泉源》是一首描写泉水与自然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泉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以“泉声百步闻”引入,声响清晰可闻,渗透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泉脉高下通”,则通过对泉水流动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八月稻登场”一句,表达了丰收的喜悦,水流不仅滋润了大地,也为生活带来了富饶。这种对自然的依赖与感恩,体现了古人对农耕生活的重视。尽管生活中有忧愁,但“斗水百忧宽”表现了水的宽慰作用,水在这里不仅是物质的需要,也是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描绘泉水与丰收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国家动荡时对平静生活的渴望。陆游的诗风豪放中透着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泉声百步闻: 描述泉水流动的声音,表现出泉水的清澈与悦耳。
- 泉脉高下通: 强调泉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寓意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
- 潺湲乱云外: 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声与云朵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
- 屈曲明月中: 反映了水流的弯曲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美感。
- 八月稻登场: 直接描绘了丰收的季节,表现了农作物的生机。
- 引之作机舂: 表达了利用泉水碾米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朴实。
- 羡流灌蔬畦: 通过对泉水的羡慕,表现了对丰裕生活的向往。
- 全家饱芥菘: 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丰盈。
- 洗沐及澣濯: 表达了生活的便利,水的充分利用。
- 蚤暮靡不供: 意味着水源的丰富,让日常生活得以保证。
- 斗水百忧宽: 表达了水带来的心灵慰藉。
- 悲哉杜陵翁: 以杜甫为例,传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泉水与生活相联系,表现自然的恩惠。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诗中泉水、稻谷、明月等意象,构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现实生活困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简单而富饶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 象征自然的滋养与生命的源泉。
- 明月: 代表宁静与清澈,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 稻谷: 象征丰收与富裕,反映农耕文化的价值。
- 蔬畦: 代表家庭的富足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泉声百步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泉水的声音很小
- B. 泉水的声音清晰可闻
- C. 泉水的声音刺耳
- D. 泉水的声音不重要
-
“八月稻登场”中“登场”的意思是指什么?
- A. 稻谷成熟,准备收获
- B. 稻谷开花
- C. 稻谷被风吹倒
- D. 稻谷长得不好
-
诗中提到的“斗水百忧宽”意指:
- A. 水能够带来快乐
- B. 水能够消解忧愁
- C. 水的用量很少
- D. 水是无用的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表现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个人情感的寄托,陆游的诗更具现实主义色彩,而王维的诗则带有更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不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