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郊外》
时间: 2025-01-19 19:5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暮郊外
作者: 汪荣棠 〔清代〕
西风飒飒吹老晴,
夕阳欲下寒鸦鸣。
荒村烟瞑蟙䘃舞,
牧竖倒跨牛背行。
飞鸟随云瞥眼过,
卧石蹲虎拦脚横。
隔林忽送梵钟响,
独立苍茫无限情。
白话文翻译:
西风呼啸,驱散了最后的阳光,
夕阳即将落下,寒鸦在鸣叫。
荒村的烟雾渐渐弥漫,蟑螂在翩翩起舞,
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闲地走着。
飞鸟在云间随意掠过,
卧在石头上的老虎挡住了我的脚步。
隔着树林,忽然传来梵钟的声音,
我独自站立在这苍茫的天地间,感慨无限。
注释:
字词注释:
- 飒飒:形容风声或声音清脆响亮的样子。
- 寒鸦:指寒冷季节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凄凉。
- 蟙䘃:蟑螂,舞动形态的描写增强了秋天的荒凉感。
- 牧竖:牧童,指放牧的小孩。
- 梵钟:佛教寺庙中用来敲响的钟,象征宁静和超脱的境界。
- 苍茫:形容广阔而空旷的景象,常带有感伤的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梵钟”一词常与佛教相关,暗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荣棠(1640年-1714年),字仲华,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哲思,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在秋天的郊外,面对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无常,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秋暮郊外》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用“西风飒飒”引入,生动地刻画了秋风的清冷与干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夕阳的下落和寒鸦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索气氛。
诗人在荒村的描写中,体现了一种被遗忘的宁静,荒凉的村落中,烟雾缭绕,蟑螂在舞动,突显了生与死、繁华与荒凉的对比。牧童的悠闲,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飞鸟随云瞥眼过”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瞬间,卧石蹲虎则象征着潜在的危险与不安。最后一联“隔林忽送梵钟响”,让人联想到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诗人独自面对这无尽的苍茫,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生命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飒飒吹老晴:秋风呼啸,带来一丝凄凉,暗示天气的转变。
- 夕阳欲下寒鸦鸣:夕阳西下时,寒鸦的鸣叫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孤寂。
- 荒村烟瞑蟙䘃舞:在荒凉的村庄,烟雾缭绕,蟑螂在空中飞舞,渲染出一种荒凉的气氛。
- 牧竖倒跨牛背行:牧童悠闲地骑在牛背上,表现出一种随意与自在。
- 飞鸟随云瞥眼过:飞鸟在云间掠过,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自由。
- 卧石蹲虎拦脚横:石卧的老虎象征着障碍与潜在的危险。
- 隔林忽送梵钟响:树林间传来梵钟的回响,带来一种宁静的超脱感。
- 独立苍茫无限情:诗人独自面对广袤的天地,内心感慨无限,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鸟随云”和“卧石蹲虎”,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寒鸦鸣”,赋予动物以人的特征。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天的孤独与哲思,传达了“在宁静中思考生命”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季节的变迁,带来凉意。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寒鸦:象征孤独与凄凉。
- 荒村:暗示遗忘与荒凉。
- 梵钟:象征宁静与超脱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飒飒”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凄凉
- C) 兴奋
-
“卧石蹲虎”这一句中,老虎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危险
- C) 美好
-
诗的最后一句“独立苍茫无限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快乐
- B) 迷惘
- C) 深思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静夜思》: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汪荣棠《秋暮郊外》与王维《山居秋暝》的比较:
- 两者都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汪荣棠更侧重于孤独感的表达,而王维则通过清幽的山水描写传达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