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蕺山戒珠寺戏呈僚友》

时间: 2025-01-01 15:15:28

秦望山前晓雁斜,蕺山云外看黄花。

谁能带芥关心绪,且插茱萸伴物华。

岁计簿书宁有尽,日生公事了无涯。

樽前况有兵厨酒,不待兵厨酒亦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蕺山戒珠寺戏呈僚友
作者:张伯玉(宋代)

秦望山前晓雁斜,
蕺山云外看黄花。
谁能带芥关心绪,
且插茱萸伴物华。
岁计簿书宁有尽,
日生公事了无涯。
樽前况有兵厨酒,
不待兵厨酒亦赊。

白话文翻译

在秦望山前,清晨的雁影斜飞,
在蕺山云外,看那黄花盛开。
谁能带着忧虑,来关心我的情绪,
不如插上茱萸,伴随着这物华。
一年一度的账簿和书籍,哪有尽头,
每天的公事,更是无穷无尽。
在酒樽前,更有厨师准备的美酒,
不必等到厨师的酒水,也可以慢慢享用。

注释

  • 蕺山:指的是一个著名的山名,通常与诗人游玩有关。
  • :此处指的是芥菜,常用作比喻。
  • 茱萸:指的是茱萸花,古人有在重阳节插茱萸以避邪的习俗。
  • 岁计簿书:意指一年中的账簿和文书,象征着生活的繁杂。
  • 兵厨酒:指的是为军队准备的酒,寓意丰盛的酒宴。

典故解析

  • 重阳节:这首诗提到的茱萸与重阳节有密切关系,古人有在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象征着避邪和祈求长寿。
  • 秋天的黄花:在古诗中,黄花常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代表着成熟和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玉(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作品清新脱俗,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蕺山戒珠寺游玩,与友人相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繁杂事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日”为背景,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开篇通过“秦望山前晓雁斜”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蕺山的黄花,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诗人在此时抒发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特别是对繁忙工作的无奈。最后,诗人提到“樽前况有兵厨酒”,在优雅的环境中,似乎在提醒自己与朋友享受当下的美好,不必过于忧虑未来。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望山前晓雁斜:描绘清晨时分,雁鸟在秦望山前斜飞,展现出自然的美与生机。
  2. 蕺山云外看黄花:蕺山的黄花在云霭之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希望。
  3. 谁能带芥关心绪:表达对友人情绪的关心,暗示人生的忧愁。
  4. 且插茱萸伴物华:提到插茱萸的习俗,表达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5. 岁计簿书宁有尽:感叹生活中账簿与书籍的繁杂,象征生活的琐碎。
  6. 日生公事了无涯:说明公事繁忙,似乎没有尽头,展现出生活的压力。
  7. 樽前况有兵厨酒:酒樽前准备的美酒,暗示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8. 不待兵厨酒亦赊:即使没有酒水,也要珍惜当下的时光,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雁、花象征自由与生命。
  • 对仗:在“晓雁斜”和“黄花”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谁能带芥”表现诗人的情感,使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享受当下,珍惜友谊与自然之美,面对生活的繁杂与压力时,诗人选择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雁:象征着自由、流动与自然的变化。
  • 黄花: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丰收。
  • 茱萸:象征着健康与长寿,具有文化的象征意义。
  • 樽前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晓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由与流动
    C. 忧愁

  2. 填空题:诗人提到的节日是__

  3. 判断题:全诗表达了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对/错)

答案

  1. B
  2. 重阳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张伯玉《九日蕺山戒珠寺戏呈僚友》李白《庐山谣》: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后者则充满了豪情与奔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众多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了古诗词的分析和解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