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
时间: 2025-01-19 17:5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贵池
作者:黄庭坚
横云初抹漆,烂漫南纪黑。
不见九华峰,如与亲友隔。
忆当秋景明,九老对几席。
何曾闭篷窗,卧听寒雨滴。
不食贵池鱼,喜寻昭明宅。
笔砚鼠行尘,芝菌生铜鬲。
思成佳句梦,贻我锦数尺。
属者浪吞舟,风雹更附益。
老翁哭妇儿,相将难再得。
存亡如日月,薄蚀行道失。
流俗暗本源,谓神吐其食。
神理傥有私,丘祷久以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贵池的怀念与感慨。初升的云彩如同漆黑的南纪,九华山峰在视线之外,就像与亲友隔离。回忆起秋天的美景,九位老者相聚一桌。诗人曾从未关上窗户,静卧听寒雨滴落。虽然不吃贵池的鱼,却乐于寻访昭明的宅第。笔墨间灰尘飞舞,芝草生长在铜器上。希望在梦中成就佳句,赠予我锦绣的几尺布料。属下如同波浪吞噬小舟,风暴和雹子更是加大了困扰。老翁为子女的离去而痛哭,彼此相聚已是难得。生存与死亡如同日月交替,微薄的光芒让人迷失方向。流俗遮蔽了真实的根源,竟有人说神明会吐出食物。神明的理智若有私心,丘祷也只能默默无言。
注释:
- 横云:形容黑云密布。
- 南纪:指南方的纪元或历史,象征黑暗。
- 九华峰:指九华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 昭明宅:指昭明太子的宅邸,以文化著称。
- 笔砚:文房四宝,象征书写和文化。
- 芝菌:一种珍贵的蘑菇,象征名贵和稀有。
- 神吐其食:指神明的恩惠,表达信仰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著名的宋代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家乡贵池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使他对生死、流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贵池》是一首充满忧思与怀旧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横云初抹漆”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阴暗的天空,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提到的“九华峰”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渴望与失落。诗中多次提到的“忆”、“思”、“喜”等词,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的描绘,更深入探讨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后半部分,关于老翁哭妇儿的描写,突显了人生的无奈与失落。诗中“存亡如日月,薄蚀行道失”一句,表明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暗示着即使是神明也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横云初抹漆”:描绘天空中初生的阴云,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 “烂漫南纪黑”:形容南方的暗影,暗示着悲凉的情绪。
- “不见九华峰,如与亲友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感到与美好事物的距离。
- “忆当秋景明,九老对几席”:回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
- “何曾闭篷窗,卧听寒雨滴”:反映出诗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敏感。
- “不食贵池鱼,喜寻昭明宅”:表达对故乡美食的拒绝与对文化的向往。
- “笔砚鼠行尘,芝菌生铜鬲”:生活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思成佳句梦,贻我锦数尺”:渴望在文学创作中有所成就。
- “属者浪吞舟,风雹更附益”:比喻生活中的波折与困扰。
- “老翁哭妇儿,相将难再得”:人生的无常与难得相聚。
- “存亡如日月,薄蚀行道失”: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微薄的希望。
- “流俗暗本源,谓神吐其食”: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信仰的反思。
- “神理傥有私,丘祷久以默”:对神明是否公平的质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阴云比作漆,形象生动。
- 对仗:如“存亡如日月,薄蚀行道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横云:象征着困扰与压抑。
- 九华峰:代表着美好与向往。
- 秋景:象征着丰收与情感的成熟。
- 寒雨:表达孤独与思念。
- 贵池鱼:象征着故乡的馈赠。
- 芝菌:代表珍贵的文化积累。
- 老翁:象征生活中的悲剧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贵池》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九华峰”是指: A. 一座名山
B. 一位诗人
C. 一种花
D. 一种鱼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绝望
B. 怀念
C. 忽视
D. 厌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描绘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悟。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亲友的想念。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有所长,黄庭坚更细腻而内省,苏轼则豪放且多变,体现了各自的个性与情感表达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理解。
- 《黄庭坚诗文集》:收录了黄庭坚的多部作品,帮助深入了解其创作。
- 《古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