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陈璹》

时间: 2024-12-29 17:44:00

满怀干世策,自请戌边城。

不得兵书力,翻成礼部名。

妓方调锦瑟,客已吊丹旌。

都下人来说,还因喜丧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怀干世策,自请戌边城。
不得兵书力,翻成礼部名。
妓方调锦瑟,客已吊丹旌。
都下人来说,还因喜丧生。

白话文翻译:

我满怀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自愿请缨戍守边疆。
可惜没有兵法的力量,只能沦落到礼部的名号。
歌妓正在调试锦瑟,而客人已为我的丧事而哀悼。
都城的人们议论纷纷,竟然是因喜事而生丧。

注释:

  • 干世策:治理国家的策略。
  • 戍边城:守卫边疆的城池。
  • 兵书:指军事书籍,兵法的知识。
  • 礼部名:指官职名称,表明作者的失落。
  • :指妓女,歌妓。
  • 锦瑟:一种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
  • 丹旌:红色的旗帜,通常指丧事的标志。
  • 都下:指京城,中央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多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哀陈璹》写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局不稳,诗人因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国家前途的堪忧而作此诗,以表达对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歌鉴赏:

全诗以悲悯之情为主线,通过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构成鲜明对比。开头两句,诗人满怀报国之志,自愿戍边,显示了其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担当。然而,随即转入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未能掌握军事知识,反而屈就于礼部,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而后两句则通过音乐与丧事的比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伤,表现出作者对离去友人的哀悼,及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个体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怀干世策,自请戌边城:表达了诗人心中抱负,却因现实不得已选择边疆守卫。
  2. 不得兵书力,翻成礼部名: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无奈与失落。
  3. 妓方调锦瑟,客已吊丹旌:通过音乐与丧事的对比,揭示了欢愉与悲哀的交织。
  4. 都下人来说,还因喜丧生:对世俗人情的冷漠与无情的讽刺,反映出社会对于个人命运的漠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满怀干世策”与“自请戍边城”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音乐与丧事相联系,表现生死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 反语:通过“喜丧生”讽刺世人的冷漠,传达诗人对社会的失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的无奈,以及对友人逝去的哀痛,体现了一种悲悯的情感态度。

意象分析:

  • 干世策: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戍边城:代表着责任和牺牲。
  • 锦瑟:象征着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 丹旌:代表着生死与丧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怀干世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他人的嫉妒

  2. “妓方调锦瑟”中的“锦瑟”象征什么?
    A. 生活的欢乐
    B. 人生的短暂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哀陈璹》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是更广泛地表达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都反映了强烈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