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篆引见留别绅耆》
时间: 2025-01-19 15:3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卸篆引见留别绅耆
东南半壁俨蓬莱,
鳌戴云山四面开。
富教商量长治计,
安危斟酌出群才。
仙成徐福空劳想,
花好潘郎不暇栽。
多少心情酬未得,
愧余两度抱琴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南一带如蓬莱仙境般的美丽景色,四周被山环绕,仿佛鳌鱼承托着云端。诗人希望通过与智者商讨治国之策,来确保长久的安宁与繁荣。在这过程中,诗人想起了徐福空劳无功的幻想,也想到了潘郎未能栽培花朵的遗憾。诗人感慨自己心中有太多未能回报的情感,因而愧疚地再次抱琴而来。
注释: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居所。
- 鳌: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支撑大山。
- 徐福:传说中的方士,曾受命于秦始皇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 潘郎:可能指潘岳,寓意美好的爱情,但因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法兼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性诚,清代诗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友人告别之际,感慨人生无常,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反思。开篇描绘了东南的美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蓬莱仙境。诗人借助自然景观传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表达出对智慧和人才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徐福和潘郎,分别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爱情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遗憾。最后以“愧余两度抱琴来”收尾,显示了诗人对未能实现心愿的自责与无奈,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南半壁俨蓬莱”:描绘了东南的美丽地貌,似乎是仙境。
- “鳌戴云山四面开”:形象地表现出被山环绕的景象,传达出一种雄伟感。
- “富教商量长治计”:强调治理国家的智慧与讨论的重要性。
- “安危斟酌出群才”: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 “仙成徐福空劳想”:提到徐福,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花好潘郎不暇栽”:象征爱情的美好,但因忙碌而无法实现。
- “多少心情酬未得”:表达内心的遗憾与愧疚。
- “愧余两度抱琴来”:对未能回报的懊悔,突显情感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南比作蓬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对仗:结构工整,增添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和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思考,折射出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困惑与遗憾。
意象分析: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生活。
- 鳌:代表力量与支撑,暗示国家的稳定。
- 琴:象征艺术与情感,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理想生活
B) 财富
C) 战争 -
“徐福”在诗中代表什么含义? A) 长生不老的理想
B) 爱情的追求
C) 国家治理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愧疚
C) 快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卸篆引见留别绅耆》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吴性诚的诗更侧重于对现实的反思与感慨,而李白则更加抒发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