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梧桐》

时间: 2025-01-17 09:16:39

杳杳春江阔。

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

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

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杳春江阔。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

白话文翻译:

春江宽广,远处朦胧。细雨被风卷起,波声不断。大雁飞向温暖的汀洲,岸边草地静谧,远山被翠色轻轻染上一抹。群鸥时而聚集,时而分散,船只来来往往,隔水相望,仿佛楚越之间。面对此景,我深情凝望,回忆起往昔在上国的嬉戏时光。在园林中斗草,在巷陌里卖花,处处风光都是那么奇妙绝伦。在这样浓厚的欢乐中,不经意间突然遭遇天涯的离别。看着梅花结出翠绿的果实,柳树飘落狂乱的絮花,却没有人和我一起折取。将现在的忧愁烦恼,向谁诉说呢?

注释:

  • 杳杳:深远、模糊不清的样子。
  • 春江阔:春天的江面宽广。
  • 收细雨:细雨被风卷起。
  • 风蹙波声无歇:风卷起细雨,波声不断。
  • 汀洲:水边的小洲。
  • 岸芜静:岸边的草地静谧。
  • 翠染遥山一抹:远山被翠色轻轻染上一抹。
  • 群鸥聚散:鸥鸟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 征航来去:船只来来往往。
  • 隔水相望楚越:隔着水相望,仿佛楚越之间。
  • 凝情久:深情凝望。
  • 上国: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 嬉游时节:嬉戏游玩的时光。
  • 斗草园林:在园林中斗草。
  • 卖花巷陌:在巷陌里卖花。
  • 触处风光奇绝:处处风光都是那么奇妙绝伦。
  • 正恁浓欢里:在这样浓厚的欢乐中。
  • 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不经意间突然遭遇天涯的离别。
  • 梅生翠实:梅花结出翠绿的果实。
  • 柳飘狂絮:柳树飘落狂乱的絮花。
  • 没个人共折:没有人和我一起折取。
  •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将现在的忧愁烦恼,向谁诉说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甲,字景元,自号华阳山人,宋代词人。他的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这首《击梧桐》是他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春江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甲身处异乡,思念故国和往昔欢乐时光之时。通过对春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和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击梧桐》以春江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词中“杳杳春江阔”一句,以宽广的春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远、模糊的氛围。随后,“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一句,通过风卷细雨、波声不断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动性。词中“群鸥聚散,征航来去”等句,通过对鸥鸟和船只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和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杳杳春江阔”:以宽广的春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远、模糊的氛围。
  2. “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通过风卷细雨、波声不断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动性。
  3. “雁去汀洲暖”:大雁飞向温暖的汀洲,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情感。
  4. “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岸边草地静谧,远山被翠色轻轻染上一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5.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通过对鸥鸟和船只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6. “隔水相望楚越”:隔着水相望,仿佛楚越之间,增强了画面的距离感和隔阂感。
  7. “对此,凝情久”:面对此景,作者深情凝望,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8. “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回忆起往昔在上国的嬉戏时光,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9.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在园林中斗草,在巷陌里卖花,处处风光都是那么奇妙绝伦。
  10.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在这样浓厚的欢乐中,不经意间突然遭遇天涯的离别,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11.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看着梅花结出翠绿的果实,柳树飘落狂乱的絮花,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画面。
  12. “没个人共折”:没有人和我一起折取,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13.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将现在的忧愁烦恼,向谁诉说呢?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和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染遥山一抹”,将远山被翠色染上的情景比喻为轻轻一抹,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蹙波声无歇”,将风拟人化,仿佛风在蹙动波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动性。
  • 对仗:如“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通过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春江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江:宽广的春江,营造出一种深远、模糊的氛围。
  • 细雨:风卷细雨,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动性。
  • 大雁:大雁飞向温暖的汀洲,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情感。
  • 远山:远山被翠色轻轻染上一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鸥鸟:群鸥聚散,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 船只:征航来去,增强了画面的距离感和隔阂感。
  • 梅花:梅花结出翠绿的果实,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画面。
  • 柳絮:柳树飘落狂乱的絮花,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甲 B. 苏轼 C. 辛弃疾 D. 欧阳修

  2. 词中“杳杳春江阔”一句,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A. 宁静 B. 深远、模糊 C. 热闹 D. 凄凉

  3. 词中“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一句,通过什么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动性?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4. 词中“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怀念? A. 离别之情 B. 往昔欢乐时光 C. 自然景色 D. 人生哲理

  5. 词中“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深切感受? A. 离别之情 B. 往昔欢乐时光 C. 自然景色 D. 人生哲理

答案:

  1. A
  2. B
  3. B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诗词对比:

  • 李甲的《击梧桐》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但李甲的词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词更加注重对梦境的描写。
  • 李甲的《击梧桐》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首词都通过对热闹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但李甲的词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辛弃疾的词更加注重对热闹场景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杳杳春江阔。下一句是什么

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上一句是什么

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下一句是什么

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上一句是什么

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下一句是什么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上一句是什么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下一句是什么

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上一句是什么

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下一句是什么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上一句是什么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下一句是什么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上一句是什么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下一句是什么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上一句是什么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下一句是什么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上一句是什么

杳杳春江阔。下一句是什么

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上一句是什么

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下一句是什么

雁去汀洲暖,上一句是什么

雁去汀洲暖,下一句是什么

岸芜静,上一句是什么

岸芜静,下一句是什么

翠染遥山一抹。上一句是什么

翠染遥山一抹。下一句是什么

群鸥聚散,上一句是什么

群鸥聚散,下一句是什么

征航来去,上一句是什么

征航来去,下一句是什么

隔水相望楚越。上一句是什么

隔水相望楚越。下一句是什么

对此,上一句是什么

对此,下一句是什么

凝情久,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