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
梧桐叶底见银河,
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
不知何处得秋多。
白话文翻译:
在梧桐树的叶子底下,我看见了银河,
窗前的露水使碧罗帐子变得寒冷。
四周墙壁传来的虫鸣声和两行飞雁,
不知道它们从何处得到了如此多的秋意。
注释: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诗词中象征高洁。
- 银河:指夜空中明亮的星河,象征浩瀚与美丽。
- 露气:露水的气息,表明秋夜的寒冷。
- 碧罗:青绿色的罗帐,古代用以遮挡的纺织品。
- 四壁:四面墙壁,表示环境的封闭。
- 虫声:秋夜虫鸣的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幽幽的气氛。
- 两行雁:指成双成对飞过的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银河: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夜空的美丽,给人以遐想。
- 虫声和雁:在古代诗词中,虫声常常与孤寂的秋夜相结合,表达诗人的孤独感与思乡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文述,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情感,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细腻的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夜,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清幽。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天夜晚。诗人在梧桐树下仰望星空,银河的璀璨与窗前的露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夜的清冷和澄澈。诗中的“虫声”和“行雁”不仅丰富了秋夜的氛围,更引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思。虫鸣声的细腻与飞雁的远行,交织出一种孤独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诗歌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充满了秋天的气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梧桐叶底见银河:在梧桐树的叶子下可以看到星空中的银河,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露气当窗冷碧罗:窗前的露水使得帐子变得寒冷,强调了秋夜的清冷与孤寂。
- 四壁虫声两行雁:四周传来虫鸣声,两行飞雁在空中飞过,增添了夜晚的动感与孤独感。
- 不知何处得秋多:诗人感叹不知秋意从何而来,体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夜空中的美丽景象。
- 拟人:虫声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 对仗:如“虫声”与“雁”,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描绘秋夜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高洁与孤独。
- 银河:象征浩瀚与美丽。
- 虫声:代表夜的寂静与思考。
- 飞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露气当窗冷碧罗”中的“碧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纺织品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天象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虫声”与“行雁”共同构成了__的氛围。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强调了饮酒与抒情的结合。
- 《月夜忆舍弟》:同样在秋夜中表达思乡之情,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文述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中的秋天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