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
时间: 2024-12-29 17:15:16
甲申以后南都亡,鲁王监国先唐王。
钱沈两公已前死,孤臣独有滃洲张。
公心奉鲁兼和唐,丹忱耿耿惟高皇。
颁诏通使礼所有,隆准支派皆天潢。
鲁王兵败入闽境,谁其主者张名振。
唐王前死郑帅骄,饩馈惟修寓公敬。
公心奉鲁乃和郑,海上联军军势盛。
终挟郑师溯江上,一夕烽连京口镇。
上游郡县纷来归,控扼江楚横旌旗。
王师不来郑不走,孝陵云树生光辉。
岂料师熸挂帆去,江督屯兵扼归路。
孤军无继士卒散,夜走空山倦徒步。
入险出险归天台,妇子感泣父老哀。
桑榆末路思再奋,旧时部曲还归来。
桂王立滇名更正,监国去号归同姓。
郑师取台休士卒,两岛孤悬待天命。
滇中既陷蛟龙升,郑帅继死鲁亦甍。
从此孤臣更无望,痛哭天地悲山陵。
散军归去居悬岙,海上寒潮共悲啸。
昔为崖山今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
夜深故校潜缚公,从容就义全孤忠。
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君忠义皆相从。
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坟侧。
可怜遭际视两公,凭藉无资心更恻。
沈公完节金陵城,归骨无地悲同盟。
钱公有墓在黄蘖,三忠海上垂其名。
我寻公墓南屏下,朱鸟招魂泪盈把。
长松风卷怒涛来,仿佛云旗与风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
作者:陈文述 〔清代〕
甲申以后南都亡,鲁王监国先唐王。
钱沈两公已前死,孤臣独有滞洲张。
公心奉鲁兼和唐,丹忱耿耿惟高皇。
颁诏通使礼所有,隆准支派皆天潢。
鲁王兵败入闽境,谁其主者张名振。
唐王前死郑帅骄,饩馈惟修寓公敬。
公心奉鲁乃和郑,海上联军军势盛。
终挟郑师溯江上,一夕烽连京口镇。
上游郡县纷来归,控扼江楚横旌旗。
王师不来郑不走,孝陵云树生光辉。
岂料师熸挂帆去,江督屯兵扼归路。
孤军无继士卒散,夜走空山倦徒步。
入险出险归天台,妇子感泣父老哀。
桑榆末路思再奋,旧时部曲还归来。
桂王立滇名更正,监国去号归同姓。
郑师取台休士卒,两岛孤悬待天命。
滇中既陷蛟龙升,郑帅继死鲁亦甍。
从此孤臣更无望,痛哭天地悲山陵。
散军归去居悬岙,海上寒潮共悲啸。
昔为崖山今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
夜深故校潜缚公,从容就义全孤忠。
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君忠义皆相从。
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坟侧。
可怜遭际视两公,凭藉无资心更恻。
沈公完节金陵城,归骨无地悲同盟。
钱公有墓在黄蘖,三忠海上垂其名。
我寻公墓南屏下,朱鸟招魂泪盈把。
长松风卷怒涛来,仿佛云旗与风马。
白话文翻译
自甲申年以后,南方都城沦陷,鲁王监国的前唐王早已去世。
钱公和沈公已去世,孤独的臣子只有滞洲的张忠烈公。
他心里忠于鲁国,同时也和唐王和谐,
满腔热忱唯独忠于高皇。
当时颁布的诏书,通行的礼仪,
都得到隆准,支派都是天子后裔。
鲁王兵败入闽,谁是主将张名振呢?
唐王在前去世,郑帅骄横,
只顾赐给郑帅丰厚的馈赠,公敬作陪。
他心里忠于鲁国,和郑国联合,
海上联军势力强大。
终于带领郑国军队溯江而上,一夜之间烽火连连,京口镇也骚动。
上游的郡县纷纷归附,控制江楚的旗帜高高竖立。
王师不来,郑国也不撤退,孝陵的云树生辉映照。
谁料想,师队却已挂帆而去,江督屯兵阻碍归路。
孤军无继,士卒散去,夜晚走入空山,疲惫不堪。
在险地与出险之间归向天台,
妇女孩儿感泣,父老悲哀。
桑榆之年思再振奋,旧部曲盼归来。
桂王登基滇地名更正,监国之号归同姓。
郑国军队攻取台地,士卒休整,两岛孤悬待天命。
滇中既陷蛟龙升起,郑帅也接连去世,鲁国亦遭厄运。
从此孤臣更无希望,痛哭天地悲伤山陵。
散军归去居于悬岙,海上寒潮共同哀啸。
往昔为崖山,今朝为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
夜深故校潜藏公,从容就义全无孤忠。
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念君子的忠义,皆相随。
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的侧面。
可怜遭际看两位公,凭藉无资心更悲切。
沈公在金陵城完节,归骨无地悲共盟。
钱公在黄蘖的墓中,三忠海上流传其名。
我寻公墓在南屏下,朱鸟招魂泪满把。
长松风卷怒涛而来,仿佛云旗和风马。
注释
- 甲申:指的是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这是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
- 鲁王:指的是鲁王朱以海,他在明末乱局中曾短暂监国。
- 孤臣:指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张公的敬仰和孤立的感受。
- 痛哭天地:表现了对忠臣遇难的悲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文述,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动荡,作品多反映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写于对明代忠臣张名振的追忆,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钦佩与对历史变迁的沉痛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张忠烈公的事迹,展现了作者对忠臣精神的崇敬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感悟。诗中融入了历史事件,描绘了忠臣张名振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壮。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开篇以历史背景引入,随后以张公的生平为主线,串联起鲁王、唐王等历史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结合,表达了对忠义的深切怀念。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忠臣的坚定和无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甲申以后南都亡:指出明朝崇祯年间,南都(南京)沦陷的历史背景。
- 鲁王监国先唐王:鲁王监国的情境,强调权力的更替。
- 孤臣独有滞洲张:诗人自喻为孤臣,张公是他心中的典范。
- 公心奉鲁兼和唐:张公的忠诚,表现出对国家的忠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士卒散,夜走空山”展现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朱鸟招魂”暗示对忠臣的追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忠臣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历史的沉痛反思和对忠义精神的深切敬仰,展现了忠臣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忠义:贯穿全诗,象征着对国家和理想的坚守。
- 海潮:象征着历史的变化与无情,表现出诗人的悲伤。
- 朱鸟:象征着灵魂的召唤和对忠臣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甲申”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 A. 明末的崇祯年间
- B. 清初的顺治年间
- C. 明初的朱元璋年间
-
张忠烈公的忠诚主要体现在:
- A. 对鲁王的忠心
- B. 对唐王的支持
- C. 对郑国的和解
-
诗中“朱鸟招魂”的意象主要代表:
- A. 忠臣的灵魂归去
- B. 胜利的希望
- C. 未来的梦想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对忠义的描绘。
- 《赤壁赋》:苏轼对于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陈文述《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与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皆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忠义的追求,陆游着重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坚守,而陈文述则更多地结合了历史背景与忠臣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明清历史与诗歌研究》
- 《忠义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