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皇仁义播敷天,
李氏无伦三百年。
末路荒唐如炀帝,
蜀江更起度辽船。
白话文翻译:
文皇仁义的德行传播于天下,
李氏王朝空前绝后地统治了三百年。
然而末代皇帝的荒唐,就像炀帝一样,
如今蜀江上的船只又开始往辽地航行。
注释:
- 文皇: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德治国,仁义治天下。
- 李氏:指的是李家,唐朝的建立者。
- 无伦:没有可比拟的,形容其统治的独特性。
- 末路:末期,指的是李唐王朝的后期。
- 荒唐:形容政治的混乱和不理智。
- 炀帝:指的是隋炀帝杨广,因其暴政而著称。
- 蜀江:指的是四川的江河,隐喻当时的交通和商业活动。
典故解析:
-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以其开创盛世、加强中央集权而著称。
-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因此被后人所诟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咏史著称,常通过历史人物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回顾唐太宗的仁治与隋炀帝的暴政,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唐太宗与隋炀帝,深刻揭示了仁义治国和暴政带来的不同结果。开头两句描绘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成就,强调了李氏王朝的伟大,表现出诗人对其的钦佩与赞美。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转而批判,提到末代皇帝的荒唐,借此警示后人,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诗中通过蜀江与辽船的意象,暗示了国家的动荡和民心的失落,反映了对政治现状的不满。整体上,诗歌以简洁的笔触,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警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文皇仁义播敷天:赞美唐太宗的仁义德行,表明其治理的广泛影响。
- 李氏无伦三百年:强调李唐王朝的辉煌历史,无人可比。
- 末路荒唐如炀帝:转折,指出末代皇帝的荒唐行径与隋炀帝相似,暗示政治腐败。
- 蜀江更起度辽船:象征国家的动荡,蜀地的船只又开始往辽地航行,暗示对外的动荡与不安。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仁义”和“荒唐”形成鲜明对照,展示出治国与乱政的对比。
- 隐喻:蜀江与辽船的意象,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与变化。
-
主题思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仁义治国的赞美以及对暴政的批判,警示世人应铭记历史教训。
意象分析:
- 文皇: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仁义的化身。
- 李氏:象征着辉煌的历史和伟大的王朝。
- 炀帝:象征着暴政与混乱,警示后人。
- 蜀江与辽船: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民心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文皇”指的是哪位皇帝?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李氏”指的是哪个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答案:B -
末代皇帝的荒唐与哪位历史人物相似? A. 汉武帝
B. 隋炀帝
C. 明成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隐含对现实的忧愁。
- 《春江花月夜》:通过大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