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4 07:1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作者: 向子谦 〔宋代〕
为姑苏郡守,浩然有归志,因广其声为浣溪沙,示姑苏诸友乐在烟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梢梢新月几回弯。一碧太湖三万顷,屹然相对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作者担任姑苏郡的官职,心中怀有归隐的志向,因此创作这首《浣溪沙》,以此向姑苏的朋友们传达悠闲钓鱼的乐趣。草堂中的松树和桂花已然超过了攀爬的渴望。新月在树梢上弯了几次。太湖波光粼粼,广阔无边,正对着巍峨的洞庭山。狂风和波浪已经起伏,但我仍须返回。
注释:
- 姑苏:古代苏州的别称,位于江苏省,是著名的文化名城。
-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通常用来表达闲适和恬淡的情感。
- 草堂:指的是作者的居住之地,通常是隐居之所。
- 松桂:松树和桂花,象征着高洁和雅致。
- 新月:新月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水面宽广,景色优美。
- 洞庭山:指的是洞庭湖周边的山脉,常被用作自然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字景期,号道士,南宋时期的词人。他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作品常带有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创作于向子谦担任姑苏郡守期间。诗人在权力与归隐之间徘徊,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展现了向子谦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生活的反思。开篇即以“浩然有归志”点明主题,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归隐理想。接下来的描写中,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姑苏的自然美景,尤其是“草堂松桂”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闲适与雅致的生活情趣。
“梢梢新月几回弯”,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月亮的变化,更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接着,诗人以“太湖三万顷”展示了宏大的自然景观,反映了他胸怀壮志的气魄。同时,诗的结尾以“狂风浪起且须还”收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尽管外界环境波动不定,但他依然选择返回,回归内心的宁静。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极具张力,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淡泊明志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姑苏郡守,浩然有归志:诗人担任地方官,心中有归隐之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 因广其声为浣溪沙,示姑苏诸友乐在烟波钓是闲:创作这首词是为了向朋友们展示他在烟波浩渺中钓鱼的悠闲生活。
- 草堂松桂已胜攀:草堂中的松树和桂花已然胜过攀爬的欲望,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
- 梢梢新月几回弯:新月在树梢上弯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轮回。
- 一碧太湖三万顷,屹然相对洞庭山:描绘了太湖的广阔与壮丽,展示了自然的雄伟。
- 狂风浪起且须还:尽管狂风和波浪起伏,他依然选择返回,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草堂松桂”与“狂风浪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景色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揭示了归隐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隐逸的生活。
- 松桂:象征高洁与雅致。
- 新月:象征希望与轮回。
- 太湖与洞庭山:象征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向子谦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太湖”位于哪个省?
- A. 浙江
- B. 江苏
- C. 湖南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归隐理想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 – 晏殊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向子谦《浣溪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向子谦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壮丽,而李清照则多描绘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