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五》

时间: 2025-01-19 13:21:21

红退小园桃杏,绿生芳草池塘。

谁教芍药殿春光。

不似酴醾官样。

翠盖更蒙珠幰,薰炉剩熨沈香。

娟娟风露满衣裳。

独步瑶台月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五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红退小园桃杏,
绿生芳草池塘。
谁教芍药殿春光,
不似酴醾官样。
翠盖更蒙珠幰,
薰炉剩熨沈香。
娟娟风露满衣裳,
独步瑶台月上。

白话文翻译

在小园中,桃花和杏花已经凋谢,绿色的芳草在池塘边生长。是谁让芍药花在春光中显得如此娇艳?却又不似那酒宴上华丽的官样。翠绿的盖子上还蒙着珠帘,熏香炉中只剩下了淡淡的香气。微风轻轻拂过,露水洒满了衣裳,独自一人步入瑶台,月光已经升起。

注释

  • 红退:红色的花瓣凋谢。
  • 小园:指小型的花园。
  • 芍药:一种花卉,常见于春季,象征美丽。
  • 酴醾:美酒的代称,通常指宴会上的酒。
  • 翠盖:形容绿色的覆盖物,可能指植物或装饰。
  • 珠幰:珠帘,装饰用的珠子串成的帘子。
  • 薰炉:用来熏香的器具。
  • 娟娟:形容风轻柔而细腻。
  • 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美丽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子諲,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词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推崇。他以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园中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光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其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首联“红退小园桃杏,绿生芳草池塘”描绘了春天的变化,鲜花的凋零与生机盎然的芳草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出时光流逝的无情和自然的轮回。接下来的“谁教芍药殿春光”则引发了对美的思考,芍药花的美丽让人感叹,似乎与那宴会上的奢华形成对照,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诗中“翠盖更蒙珠幰,薰炉剩熨沈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细腻的生活气息和恬淡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最后的“独步瑶台月上”则将诗人的情感升华,月光洒在身上,独自漫步于瑶台,似乎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退小园桃杏:描述了小园中桃花和杏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变迁。
  2. 绿生芳草池塘:新生的芳草在池塘边茁壮成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3. 谁教芍药殿春光:询问芍药花的美丽是谁所赐,表现对美的感叹和思索。
  4. 不似酴醾官样:对比芍药的自然美与宴会上的奢华,表明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5. 翠盖更蒙珠幰:描绘了诗人身边的环境,增添了诗的氛围。
  6. 薰炉剩熨沈香:香气淡雅,反映出诗人生活的精致。
  7. 娟娟风露满衣裳:微风拂过,露水润泽,展示出清新的自然。
  8. 独步瑶台月上:在月光下独自徘徊,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与美丽的花卉进行对比,突出自然的魅力。
  • 对仗:如“红退小园桃杏,绿生芳草池塘”,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谁教”引导读者思考,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视、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浓厚的生活哲学和个体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杏:象征春天和生命的短暂。
  • 芳草:代表生命的再生与希望。
  • 芍药:美丽和纯洁的象征。
  • 瑶台:理想与梦境的寄托,表示对完美境界的向往。
  • 月光:象征宁静、孤独和内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卉有哪几种?

    • A. 桃花、杏花、芍药
    • B. 玫瑰、百合
    • C. 兰花、菊花
  2. “翠盖更蒙珠幰”中的“翠盖”指的是什么?

    • A. 植物
    • B. 车盖
    • C. 房顶
  3. 诗人最后一句“独步瑶台月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与向往
    • C. 兴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向子諲的《西江月 其五》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加突出个体的孤独感和豪情。两者都在月光下展开,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向子諲的作品更显温柔细腻,而李白的则充满豪放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