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骚赏风韵,百卉莫之先。
菊止香九日,莸曾臭十年。
麝房吾割爱,鲍肆尔垂涎。
晏相惜花者,红梅被窃然。
白话文翻译
离骚中所展现的风韵,让我无比欣赏,百花之中没有谁能超越它。菊花的香气在九月九日时最为浓郁,而莸草则曾臭名十年。即便是我对麝香有所留恋,鲍肆的美味也让我垂涎欲滴。那些珍惜花卉的人啊,红梅却被人偷走了。
注释
- 离骚:是屈原的著名作品,表现了其对理想和美的追求。
- 百卉:指各种花卉。
- 菊:指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 莸:一种植物,古时常用以比喻丑陋或恶劣。
- 麝房:指盛装麝香的房间,象征珍贵的物品。
- 鲍肆:指鲍鱼的商店,鲍鱼是一种美味的海鲜。
- 晏:意为安静、平和,可能指代某个团体或人。
典故解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 九日:重阳节,传统上与菊花有关,象征长寿和高洁。
- 红梅:象征坚强与美丽,在古诗中常与寒冬相对,表现出不畏艰难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宣,号山岚,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漳兰为丁窃货其半纪实四首》以花卉的描写为主线,贯穿了对美的追求与失去的惋惜。诗中提到的“离骚”不仅是对屈原的致敬,更是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即以“风韵”作为切入点,展示了古代文人对风雅的向往。
在“菊止香九日,莸曾臭十年”中,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勾勒出高洁与平庸之间的鸿沟。菊花的香气与莸草的臭味相映成趣,生动地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丑陋事物的厌恶。
后半部分提到的“麝房吾割爱,鲍肆尔垂涎”,则体现了诗人对珍贵事物的复杂情感,既有留恋又有渴望,表现了人性的矛盾与复杂。最后一句“红梅被窃然”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暗示了美好事物在现实中常常遭受侵犯与破坏,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骚赏风韵:通过欣赏《离骚》的风韵,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崇敬。
- 百卉莫之先:强调菊花在百花中的独特地位,象征着高洁与不屈。
- 菊止香九日:暗指重阳节,菊花在这一时刻的盛开与芬芳。
- 莸曾臭十年:借莸草的恶臭,象征着一些东西的低劣。
- 麝房吾割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珍惜。
- 鲍肆尔垂涎:表现对美味的向往,引申出人对物质的欲望。
- 晏相惜花者:对珍惜美好事物的人表示同情与惋惜。
- 红梅被窃然:警惕美好的事物容易被侵犯,带来对美好事物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菊止香九日”与“莸曾臭十年”的对比,突出美与丑的差异。
- 借代:用“麝房”与“鲍肆”代指美好和珍贵的事物,增加诗的层次感。
- 拟人:通过“红梅被窃然”赋予花卉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保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思考。通过对花卉的描写,反映了对生活中珍贵事物的珍惜与对丑陋事物的厌恶,揭示了美好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常遭窃取、侵害的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被视为文人的象征。
- 莸草:象征低劣与丑陋,暗喻社会中的劣质事物。
- 麝香:象征珍贵与美好,代表着被珍惜的事物。
- 鲍鱼:象征生活的奢华与欲望,反映人对物质的追求。
- 红梅:象征坚强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白居易 -
“菊止香九日”中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莸”象征的是? A. 美好
B. 丑陋
C. 高洁
D. 奢华
答案
- C. 屈原
- C. 重阳节
- B. 丑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梅赞》:王安石的诗作,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菊花》:陶渊明的诗作,表现了对菊花的热爱与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刘克庄《漳兰为丁窃货其半纪实四首》:两者都通过花卉表现对美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倾向于赞美梅花的坚韧与高洁,而刘克庄则更关注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与惋惜,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