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南塘十首》

时间: 2024-09-19 22:09:39

雨恋池三尺,晴窥月一方。

未□□□□,敢望若并洋。

□怪曾惊耳,仝嗔欲刃肠。

谁能□□□,老子欲追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恋池三尺,晴窥月一方。未,敢望若并洋。怪曾惊耳,仝嗔欲刃肠。谁能,老子欲追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和晴天的感受。雨水像是对池塘的深情依恋,而晴天则让他能一窥月亮的美丽。诗中提到的“未,敢望若并洋”,表达了一种渴望和无奈,似乎在说不敢奢望像大海一样的宽广。接着,作者回忆起曾经的惊恐,仿佛心中有说不出的愤怒和不满。最后一句“谁能,老子欲追凉”,透露出一种对清凉自在生活的向往。

注释:

  • 雨恋:形容雨水对池塘的依恋,雨水滋润了池塘,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三尺:指池塘的深度,三尺意象可能代表浅显易懂的事物。
  • 晴窥月:在晴天可以看到月亮,象征着美好的期望。
  • 敢望:敢于期待,表明一种渴望与不安。
  • 怪曾惊耳:形容过去的某种经历让人心中不安,可能跟耳朵的惊吓有关。
  • 仝嗔欲刃肠:意指心中愤怒,像是想要割开肠子一般的痛苦。
  • 老子欲追凉:表达一种想要追求清凉、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愈加深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雨天与晴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开头用“雨恋”与“晴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雨水的亲密与池塘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敢望若并洋”表达了对更大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压抑。后面的“怪曾惊耳”则让人感受到过去的阴影,似乎在提醒着诗人那些无法抹去的痛苦与愤怒。最后一句“老子欲追凉”直接而有力,表达了诗人向往清凉自在生活的愿望,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恋池三尺:描绘雨水滋润池塘,体现自然的亲密关系。
  • 晴窥月一方:晴天可以看到月亮,表现出一种美好的期望。
  • 未,敢望若并洋: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怪曾惊耳:表达对过去的恐惧与不安。
  • 仝嗔欲刃肠:愤怒与内心的痛苦。
  • 谁能,老子欲追凉:对清凉自在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对池塘的恋情,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比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情感的滋润与内心的细腻。
  • 池塘:代表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月亮:象征理想与希望。
  • 凉爽:寻求自在与内心的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恋池三尺”是什么意思?

    • A. 雨水与池塘之间的亲密关系
    • B. 雨水很深
    • C. 池塘与天空的关系
  2. “怪曾惊耳”中“惊耳”指的是什么?

    • A. 惊吓的声音
    • B. 美妙的音乐
    • C. 自然的声音
  3.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刘克庄的作品都深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而刘克庄则显得更加细腻和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