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常用小端砚失之经年忽在常卖人手中以钱赎》

时间: 2025-01-04 06:14:57

得来矻矻相亲附,飏去频频入梦思。

盗璧相争笞掠汝,窃弓子笔亦诛之。

偿金在我宁从厚,拜石为兄苦好奇。

待唤良工镌砚背,偷儿携出有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来矻矻相亲附,
飏去频频入梦思。
盗璧相争笞掠汝,
窃弓子笔亦诛之。
偿金在我宁从厚,
拜石为兄苦好奇。
待唤良工镌砚背,
偷儿携出有人知。

白话文翻译

我费尽心思得来的小端砚,竟然在常卖人手中,经过多年才找到它。心中常常回忆起它,仿佛它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为了这块砚台,争斗和抢夺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连笔和弓箭都成为了争抢的对象。若我再花钱买回,愿意为此付出更多,愿意把石头当作兄弟,真是因为我对它的好奇与热爱。现在我只希望能请来工匠在砚台背面雕刻上字样,然而那窃贼已经带走,恐怕无人知晓。

注释

  • 矻矻:形容费尽心思,形容与之亲近。
  • 飏去:意为飘散、飞走。
  • 盗璧:指盗取美玉,常用来形容争夺珍贵之物。
  • 窃弓子笔:窃取文具,表达其珍贵。
  • 偿金:偿还的钱财。
  • 拜石为兄:把石头视作兄弟,形容对砚的珍视与情感。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 镌砚背:在砚台背面雕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词人,字子骞,号梦阮。他以诗词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及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或许与刘克庄个人对文房四宝(如砚台)的情感密切相关,表达了对失去珍贵之物的惋惜和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小端砚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文房四宝的深厚感情。诗的开头,诗人以“得来矻矻相亲附”引入,表现出他当初得砚时的艰辛和珍贵。接着,诗中提到“盗璧相争”,不仅反映了对砚的重视,也折射出社会对珍贵物品的竞争与争夺,表现出一种文化与物质的冲突。

在情感的表达上,刘克庄选用了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不仅传达了对砚台的怀念,更展现了一个文人的无奈与执着。他愿意“偿金在我宁从厚”,可见他对砚的珍视程度,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一个文人对于失去的物品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得来矻矻相亲附:获得这块砚台的过程艰辛,形容了与砚台的亲密关系。
  2. 飏去频频入梦思:再见到砚台的念头频频在梦中出现,表现了对其深切的思念。
  3. 盗璧相争笞掠汝:盗取美玉的争斗,暗指社会对珍贵物品的争抢。
  4. 窃弓子笔亦诛之:不仅是砚台,连文具也成为争夺的对象,反映了文化界的竞争。
  5. 偿金在我宁从厚:愿意花重金买回砚台,显示其对砚台的重视和执著。
  6. 拜石为兄苦好奇:将砚台视作兄弟,表达了对其的珍视与情感的深厚。
  7. 待唤良工镌砚背:希望请工匠在砚台上雕刻,显示了对砚台的期待与珍视。
  8. 偷儿携出有人知:窃贼已将砚台带走,担心无人知晓其价值和故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比作兄弟,突显情感深厚。
  • 排比:在描述争夺行为时,使用多个动词,使情感更为强烈。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加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小端砚:象征着文人的精神寄托与珍贵之物。
  2. 梦思:代表着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3. 石兄: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的情感。
  4. 良工:象征着技艺与创造,体现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字是什么? A. 子骞
    B. 子文
    C. 子华
    D. 子明

  2. 诗中提到“盗璧相争”指的是什么? A. 抢夺文具
    B. 抢夺珍贵之物
    C. 抢夺书籍
    D. 抢夺衣物

  3. 诗人愿意为砚台付出多少金钱? A. 不愿意
    B. 宁从厚
    C. 一点点
    D. 只要可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由与孤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李白在对待珍贵物品与情感的不同态度:刘克庄更关注物品的文化价值和心灵寄托,而李白则以酒与月为象征,表达出一种洒脱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宋代文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