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时间: 2025-01-19 19:53:21

万里边城地,垂杨二月春。

年华枝上见,日暮客愁新。

露叶疑啼脸,风花思舞巾。

玳梁谁道好,持此寄情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边城地,垂杨二月春。
年华枝上见,日暮客愁新。
露叶疑啼脸,风花思舞巾。
玳梁谁道好,持此寄情人。

白话文翻译:

在万里边城的地方,二月的春天里垂杨依依。
年华的美好在枝头上显现,日暮时分我愁苦的心情又新添一层。
露珠在叶子上似乎在疑惑我的脸庞,微风中花瓣随风舞动着我的手巾。
玳梁(指一种彩色的飘带)谁说好?我持着它寄托给我的情人。

注释:

  • 边城:指的是边境的城市,通常与战争、离别相关。
  • 垂杨:垂杨柳,象征春天的景象和柔美的情感。
  • 年华:指美好的时光,通常与青春和生活的美好相关。
  • 日暮:黄昏时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重。
  • 露叶:指叶子上的露珠,象征清新与细腻的感情。
  • 玳梁:一种装饰用的彩带,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寄托。

典故解析:

  • 杨柳:在中国文学中,杨柳常常象征着离愁别绪,尤其与春天和青春相关联。
  • 寄情人: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龏,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天的黄昏,诗人置身于边城,心中充满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折杨柳的意象映衬出他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折杨柳》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思念情感的古诗,诗人在边城的春光中,目睹垂柳依依,触景生情,展现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与对情人的无尽思念。首句“万里边城地,垂杨二月春”,将我们带入一个远离繁华的边境城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愁苦的情绪便渐渐渗透其中,特别是“日暮客愁新”一句,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中“露叶疑啼脸,风花思舞巾”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融,露珠和风花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显示出诗人的细腻与敏感。结尾“玳梁谁道好,持此寄情人”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玳梁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情人的深情期盼与祝福。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蕴含着深厚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边城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边境城镇,远离繁华,气氛显得孤寂。
  2. 垂杨二月春:春天的柳树象征着生机与柔美,暗含着诗人的希望与期待。
  3. 年华枝上见:年华在枝头上显现,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
  4. 日暮客愁新:随着日暮的到来,愁苦的新生,体现了时光的无情。
  5. 露叶疑啼脸:露珠像是在疑惑诗人的脸,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惘与不安。
  6. 风花思舞巾:风中花瓣随风起舞,象征着思念的情感飘动不止。
  7. 玳梁谁道好:询问玳梁的美好,实际上是对情感的寄托。
  8. 持此寄情人:将心意寄托于情人,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露叶疑啼,赋予自然以感情,使情景更加生动。
  • 对仗:如“日暮客愁新”与“风花思舞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思念与离愁展开,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既美丽又苦涩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美与离愁。
  • 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 露珠:象征细腻的情感与思念。
  • 玳梁:象征情感的寄托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折杨柳》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龏
    • C. 杜甫
  2. 诗中“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主要象征什么?

    • A. 早晨
    • B. 黄昏
    • C. 正午
  3. “玳梁谁道好”中的“玳梁”意味着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彩带
    • C.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李龏的《折杨柳》,都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而李龏则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