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春思》
时间: 2025-01-04 11:2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湘人·春思
作者:贺铸 〔宋代〕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
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
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
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
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蘋洲畔,
尽目临皋飞观。
不解寄一字相思,
幸有归来双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夜里,听到黄莺的叫声让我厌倦,花香扑面而来,令我心醉神迷,却又感到忧愁。醉酒后的梦境半是愁苦,余香被轻轻珍惜,惊醒的眼里满是春天的伤感。泪水在竹子上留下鲜艳的痕迹,佩兰的香气渐渐消散,湘江的天空愈加温暖。回忆起小江畔的风月美好时光,屡次约定的游伴却如烟般飘散。须相信那凤求凰的琴弦是易断的,奈何云和的乐声再次奏响,曲终人却已远去。认不出那罗袜的踪影,往日嬉戏的地方波光依旧清浅。青色的船停泊在白蘋洲边,尽情目睹岸边的飞鸟。无法把一字思念寄托于你,幸好还有归来的燕子双双。
注释:
- 厌莺声到枕:厌倦了黄莺的叫声传入耳中。
- 醉魂愁梦相半:醉酒后,梦中一半是愁苦。
- 泪竹痕鲜:泪水在竹叶上留下鲜明的痕迹。
- 佩兰香老:佩兰的香气逐渐消散。
- 青翰棹舣:青色的船停靠。
典故解析:
“湘天”指的是湘江的天空,是湘江地区的自然景色的体现;“罗袜无踪”表达了对逝去身影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字孟华,号秋水,南宋著名词人,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情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望湘人·春思》写于春日,作者在感受春天的美好时光的同时,心中又充满了对逝去游伴的思念和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望湘人·春思》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开篇即以“厌莺声到枕”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人通过“花气动帘”描绘了春天的氛围,同时表达出对离愁的纠结。词中“泪竹痕鲜”揭示了内心的伤感,而“佩兰香老”则暗示了过往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尤其是在“记小江风月佳时”中,诗人回忆往昔的欢愉,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既有春日的美好,又有对逝去游伴的思念。最后一句“幸有归来双燕”则是对未来的期望,象征着希望和重聚的可能。词风细腻,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厌莺声到枕:厌倦了黄莺的叫声,反映出内心的不安与烦躁。
- 花气动帘:花香透过帘子,暗示春天的美好。
- 醉魂愁梦相半:醉酒后,梦境中夹杂着愁苦的情感。
- 被惜余薰:对余香的珍惜,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
- 几许伤春春晚:对春天的伤感,感叹春天已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莺”比喻春天的生机,实际上却带来烦恼。
- 拟人:将情感赋予自然元素,如“泪竹”表达人心的愁苦。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离愁的思念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主题集中在个人情感的表达上,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深邃。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青春。
- 花:代表美好与短暂。
- 泪竹:体现了内心的忧伤。
- 双燕:象征重聚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厌莺声到枕”的意思是:
- A. 喜欢莺声
- B. 厌倦莺声
- C. 钦佩莺声
-
“泪竹痕鲜”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怀念
-
“幸有归来双燕”主要表达了:
- A. 对过往的眷恋
- B. 对未来的期盼
- C. 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 《红楼梦·桃花扇底江南水》(曹雪芹)
诗词对比:
- 贺铸的《望湘人·春思》与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但贺铸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美,而陆游则更多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世情的薄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通论》
- 《贺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