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津海鹘舟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在西津水域行驶的小船,正穿越着滂沱大雨。船两侧的桨本无情,却仿佛在与人对话。挥金如土的公子,化为石头的山头妇女。究竟是什么牵动了你的心呢?是那三岁小女儿的依偎吗?
注释:
- 西津:指西津渡口,位于长江附近,是一个水路交通要地。
- 海鹘舟:小船的名称,鹘是一种鸟,象征灵巧。
- 沧江:指长江,沧江意指江水的深远与广阔。
- 双舻本无情:双桨本无情,形容船桨的机械运动,没有情感。
- 鸦轧如人语:形容雨声如人的低语,带有拟人的修辞。
- 挥金陌上郎:形容一个富有的青年,他的财富和潇洒。
- 化石山头妇:隐喻成熟女性,化石指代坚硬和没有生气。
- 何物系君心:问是什么牵动你的心情。
- 三岁扶床女:指小女儿,象征纯真与亲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承宣,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和长调。贺铸的词风清新俊逸,情感真挚,多描绘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江南水乡繁荣时期,诗中通过描绘舟行江上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情感的独特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西津海鹘舟》通过描绘船行于滂沱大雨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情感复杂的感悟。开头的雨水与舟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氛围。双桨的无情与鸦啼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无情的对待内心的情感。而“挥金陌上郎”的形象则代表了社会上那些表面风光、内心孤独的人,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而“化石山头妇”的出现,暗示了对爱情或亲情的追忆与渴望,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则是对亲情的深切反思,表达了对小女儿依恋的情感,也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们在浮华生活中对真情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在西津水域,小舟穿行于沧江雨中的场景,渲染了气氛。
- 第二句:船桨似乎是无情的,雨声像人说话一般,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对话。
- 第三句:描绘了一个挥金如土的年轻人,外表风光但内心孤独。
- 第四句:提出疑问,究竟是什么牵动他的心,点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雨声比作人语,增加了意境的生动性。
- 对仗:如“双舻本无情”与“鸦轧如人语”,形成对比,强调孤独感。
- 象征:小女儿的形象象征着纯真与牵挂,反映亲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舟行江水的描绘,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渴望,反映了人生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津:象征交通与离别之地,暗示人生旅途的无常。
- 海鹘舟:象征人生的航行,灵活、脆弱。
- 沧江雨:象征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 三岁扶床女:象征纯真与依赖,反映亲情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津”代表什么?
- A. 一种鸟
- B. 渡口
- C. 大山
-
“挥金陌上郎”描绘的是怎样的人?
- A. 贫穷的青年
- B. 富有的青年
- C. 中年妇女
-
整首诗主要探讨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贺铸的《西津海鹘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感,后者则更注重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