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 前题 墙有耳》

时间: 2025-01-19 20:06:54

啼笑犹能感路旁。

闲来窃听语偏长。

几人身后蔡中郎。

暂许属垣教悦耳,不烦钻穴待踰墙。

茶前一样耐思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啼笑犹能感路旁。闲来窃听语偏长。
几人身后蔡中郎。暂许属垣教悦耳,不烦钻穴待踰墙。
茶前一样耐思量。

白话文翻译:

即使是啼哭和笑声,仍然能引起路人的注意。闲来无事时,我偷偷听到的谈话却显得特别冗长。
在几个人身后,有如蔡中郎那样的高人。暂且让那墙边的话语悦耳动听,也不必像老鼠一样打洞等待穿墙而过。
在喝茶前,思考的内容是一样的耐人寻味。

注释:

  • 啼笑:指哭和笑,形容情绪的变化。
  • 窃听:偷偷地倾听。
  • 蔡中郎:指蔡邕,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以才情和名声著称。
  • 属垣:指靠近墙边。
  • 悦耳:听起来愉快的声音。
  • 钻穴待踰墙: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忍耐。
  • 耐思量:值得仔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写诗,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感悟。他的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浣沙溪》是在清代社会风气与文化背景下创作而成,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浣沙溪》通过细致的描绘和对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开篇以“啼笑犹能感路旁”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情感变化,表明即使是小小的情绪也能引起他人的关注,这种情感的传递是无形而又真实的。接着,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窃听者的角色,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表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敏感与思考。

在“几人身后蔡中郎”一句中,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提到蔡中郎,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能达到那样的文学成就。而“暂许属垣教悦耳”则表现了对话的美好与和谐,暗含着即便是简单的交流也能带来愉悦。

整首诗在探讨人际关系和生活哲学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思考和反思的重视。“茶前一样耐思量”结尾,诗人将思考与喝茶的悠闲结合在一起,暗示生活的本质在于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整体而言,《浣沙溪》不仅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啼笑犹能感路旁:即使是哭泣和欢笑,也能引起路人对你的关注,暗示情感的传递。
  2. 闲来窃听语偏长:在闲暇时光中,偷偷听到的谈话显得冗长,也反映了诗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3. 几人身后蔡中郎:提到蔡邕,象征着对才华和文化的追求,同时也表明诗人对周围人的观察。
  4. 暂许属垣教悦耳:安静地倾听墙边的谈话,享受其中的悦耳,表现了诗人对和谐交流的向往。
  5. 不烦钻穴待踰墙:不必像老鼠一样忍耐等待,暗示生活中应主动追求而不是被动等待。
  6. 茶前一样耐思量:在喝茶之前,思考同样值得珍惜,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某些情景比作啼哭与欢笑,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蔡中郎,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强调在平凡的日常中,情感与智慧的沉淀。同时,诗人通过对话与倾听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系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啼笑:象征情感的复杂与多变。
  • 蔡中郎:象征才华与文化的追求。
  • :代表人际关系的隔阂与沟通的可能性。
  • :象征生活的悠闲与思考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啼笑犹能感路旁”中的“感”字,意为: A. 感动
    B. 感觉
    C. 感知
    答案:A

  2. “几人身后蔡中郎”中的“蔡中郎”指的是: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位文学评论家
    答案:B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战争的感慨
    B. 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关注情感的细腻,但主题更偏向于思乡之情。
  • 《登高》:在描绘生活细节的同时,强调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