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其四》

时间: 2025-01-04 10:04:04

枕函历历山程。

驿筹更。

惊觉敲窗疏雨送寒声。

归期远。

愁鬓短。

梦初醒。

目断隔江一发故山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 其四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枕函历历山程。驿筹更。惊觉敲窗疏雨送寒声。归期远。愁鬓短。梦初醒。目断隔江一发故山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思念与孤独。诗的开头提到“枕函历历山程”,意味着在漫长的旅途中,心中对归家的期盼依然清晰可见。接着“驿筹更”,描述了在旅途中不断调整行程的无奈与焦虑。随着“惊觉敲窗疏雨送寒声”,窗外的雨声让人感到一阵凉意,似乎在提醒着他回家的路还很遥远。“归期远,愁鬓短”,表达了对归期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愁绪萦绕,头发逐渐苍白。最后一句“目断隔江一发故山青”则是作者在遥望故乡的情景,尽管隔着江水,故乡的青山依旧在心中清晰可见。

注释:

  • 枕函:指旅行中用于放置书信、文具的箱子,暗示着作者与故乡的联系。
  • 驿筹更:驿站的安排和调整,表示在旅途中的不安与变化。
  • 疏雨:细雨,形容雨势不大,却带来寒意。
  • 愁鬓短:形容因忧愁而头发变白、变短。
  • 目断:目光所及,不能再见的意思。
  • 隔江:指作者与故乡之间的距离,表现出一种隔阂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整体意境和情感可以与许多古诗词中关于思乡与旅途的主题相联系。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风细腻,常通过景物抒情,表达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旅途中,可能是由于长期在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加重。

诗歌鉴赏:

《相见欢 其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枕函历历山程”不仅描绘了行旅的状态,也暗示了作者心中那份对故乡的牵挂。诗中通过“驿筹更”展现出旅途的不安定,似乎在强调行程的艰辛与不易。而“惊觉敲窗疏雨送寒声”,则通过雨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尤其是“愁鬓短”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因思乡而愁苦的情感,时间的流逝在这里显得格外沉重。

最后一句“目断隔江一发故山青”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尽管身在异乡,心中那片青山依然清晰可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远的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枕函历历山程”:在旅途中,心中对故乡的情感依旧清晰可见。
    • “驿筹更”:不断调整行程,表现出不安与烦恼。
    • “惊觉敲窗疏雨送寒声”:窗外的雨声唤起了内心的孤独感。
    • “归期远”:归家的日子遥遥无期。
    • “愁鬓短”:因愁苦而头发变白,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目断隔江一发故山青”:遥望故乡,尽管隔着江水,心中的故乡依然生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疏雨送寒声”描绘出环境的寒冷与孤独。
    • 拟人:雨声似乎在叙述,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愁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程: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遥远。
    • 疏雨:象征着环境的冷清与孤独。
    • 故山:象征着思念的归属与温暖的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枕函”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的箱子
    • B. 旅行的工具
    • C. 家乡的象征
  2. 诗中提到的“疏雨”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寒冷
    • C. 归家的温暖
  3. “目断隔江一发故山青”中的“故山”指代的是?

    • A. 作者的过去
    • B. 远方的家乡
    • C. 隔江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相见欢 其四》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相见欢》更加强调旅途中的孤独感,而《九月九日》则更侧重于兄弟情谊。两者的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均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思念与牵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周岸登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